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368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198篇
  318篇
综合类   1718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742篇
园艺   259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发酵法是中药炮制的传统方法,具有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增强或产生新的疗效、降低毒性、调整肠道菌群等作用。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克服了传统中药发酵技术的菌种驳杂、温度和湿度不可控等缺点,发展出了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和双向固体发酵的现代工艺技术。近年来国家推行饲料禁抗,微生物发酵中药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养殖业中抗生素替代品之一,在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但目前发酵中药仍存在发酵机理不明确、物质基础的改变相对未知、发酵菌种较为单一、缺少一定的质量标准等问题。作者重点介绍了发酵中药的优势并比较了各种发酵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对发酵中药在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发酵中药的发展潜力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案及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深入研究及其在畜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92.
为阐明牦牛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在全泌乳期的变化规律,试验采集了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麦洼牦牛产犊当天到180 d(即0~180 d)内共12个时间点的乳样。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乳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牦牛乳中14种矿物质元素,分别为4种大量元素(钾(K)、钙(Ca)、镁(Mg)、磷(P))和10种微量元素(硼(B)、钡(Ba)、镉(Cd)、钴(Co)、铜(Cu)、钼(Mo)、镍(Ni)、钛(Ti)、锌(Zn)、锰(Mn)),并以牦牛产犊后30 d采集的乳样数据为基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麦洼牦牛初乳中K、Ca、Mg、P 4种大量元素含量较高。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K的含量在0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120 d时差异显著(P<0.05);Ca的含量在5 d时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P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0~180 d泌乳期内微量元素随泌乳期的变化也较明显,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Ba的含量在0和1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2、3、4、5和180 d时差异显著(P<0.05);Mo、Ni、Zn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B、Cd、Cu、Ti、Mn的含量随泌乳期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牦牛乳中K、Ca、Mg、Ba、Mo、Ni、Zn的含量随泌乳期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P、B、Cd、Cu、Ti、Mn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整体上看,K、Mg、P、Ba、Zn的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Ca的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部分桑园害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祥  孙永军 《蚕业科学》2011,37(3):538-543
为了探讨从传统中草药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用于桑树害虫防治的可行性,用2%苦参碱稀释药液对部分桑园害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检测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苦参碱对桑尺蠖、桑毛虫、棉大造桥虫、红腹灯蛾、白毛虫有较强的毒力,其LC50分别为23.55、28.73、28.52、30.71、25.61 mg/L,以1 500倍稀释药液对上述5种害虫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为92.18%~96.78%,并且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24 h虫口退减率为89.81%~96.00%;对桑园微型害虫桑蓟马和朱砂叶螨也有较强的毒力和防治效果,1 500倍稀释药液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5.52%、98.07%,田间防治24 h虫口退减率分别为90.61%、92.55%;对桑螟、野桑蚕的毒力较低,LC50分别为364.47和351.01 mg/L,1 500倍稀释药液对2种害虫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仅有3.13%和3.83%,田间防治24 h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8.06%、8.70%。用2%苦参碱的2 000倍、1 500倍、1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4、8、32 h,安全间隔期后采摘桑叶喂蚕,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产茧量性状无不良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苦参碱对桑园害虫防治具有选择性药效,如果桑园害虫的优势种群为桑尺蠖、棉大造桥虫、桑毛虫、红腹灯蛾、白毛虫、桑蓟马、朱砂叶螨,可以考虑采用苦参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4.
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三肽,是一种非蛋白巯基类物质,它在机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解毒和抗氧化作用.它易与碘乙酸、芥子气(一种毒气)、铅、汞、砷等重金属盐络合,因而发挥了整合解毒的作用.它的另一主要作用就是抗氧化作用,因为它可以清除掉动物体内的自由基,清洁和净化体内环境污染,能够保护许多蛋白质和酶等分子中的巯基不被自由基等有害物质氧化,从而让蛋白质和酶等分子发挥其生理功能[1].  相似文献   
95.
妊娠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妊娠母猪膘情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试验随机选用32头妊娠母猪,用B超活体测定其产前3 d倒数3、4肋骨间、胸腰椎结合处、腰荐椎结合处偏离背中线5~8 cm处背膘厚,并与其窝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仔猪初生重、初生窝重、18日龄断奶重、断奶窝重及断奶后发情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背膘厚度较薄组各项繁殖指标普遍优于背膘厚组,说明保持适当膘情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
设计了一种实际道路上的车辆排放因子的测试方法,将一套车载实测系统安装在一辆机动车上进行测试研究,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际道路上的行驶参数和排放原始数据,根据实测的汽车的瞬时车速、油耗以及各排放气体浓度值(HC,CO,NO,O2,CO2),可以计算得到各组分的质量排放率和排放因子。并通过这种测试方法,获得了试验用公交汽车的实际道路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97.
对当前农网低电压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村台区低电压的整治,提出一种通过以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技术与就地无功补偿相结合的智能升压调相设备,可有效的解决当前农村电网的低电压现状。  相似文献   
98.
柴油机防爆系统气体流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防爆栅栏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利用CFD软件对防爆栅栏的内部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防爆栅栏两端的方管长度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加长防爆栅栏进出口端的方管,可以减小气体流动的局部损失,增加气流的稳定性,改善进、排气性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9.
基于具有并行调形功能的多点快速曲面造型系统和自主开发的激光扫描测量机,提出了三维板类件多点闭环精确造型的概念,并应用PID控制算法进行了多点闭环成形实验,得到了符合设计要求的工件形状。讨论了三维板类件多点成形逆向工程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针对能源控制下的工业企业能源分配及协调发展,建立能源消耗评价体系来确定城市能源消耗对工业企业的影响以及建立数学模型对各类企业的能源分配权重进行研究。方法以C城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相关数据,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非线性回归等多种方法,结合MATLAB、Excel等软件,定量分析城市C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特征并对工业企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应给中等高能耗企业分配35%左右的能源,给高等能耗企业分配26%左右的能源,给低等能耗企业分配18%左右的能源,给较高能耗企业分配11%左右的能源,给较低能耗企业分配8%左右的能源。结论此权重为能源总量控制下的工业企业能源分配问题提供了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