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08篇 |
免费 | 113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2篇 |
农学 | 156篇 |
基础科学 | 202篇 |
335篇 | |
综合类 | 1806篇 |
农作物 | 210篇 |
水产渔业 | 184篇 |
畜牧兽医 | 750篇 |
园艺 | 293篇 |
植物保护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43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88篇 |
2018年 | 196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191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34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193篇 |
2007年 | 175篇 |
2006年 | 166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阐明牦牛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在全泌乳期的变化规律,试验采集了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麦洼牦牛产犊当天到180 d(即0~180 d)内共12个时间点的乳样。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乳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牦牛乳中14种矿物质元素,分别为4种大量元素(钾(K)、钙(Ca)、镁(Mg)、磷(P))和10种微量元素(硼(B)、钡(Ba)、镉(Cd)、钴(Co)、铜(Cu)、钼(Mo)、镍(Ni)、钛(Ti)、锌(Zn)、锰(Mn)),并以牦牛产犊后30 d采集的乳样数据为基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麦洼牦牛初乳中K、Ca、Mg、P 4种大量元素含量较高。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K的含量在0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120 d时差异显著(P<0.05);Ca的含量在5 d时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P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0~180 d泌乳期内微量元素随泌乳期的变化也较明显,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Ba的含量在0和1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2、3、4、5和180 d时差异显著(P<0.05);Mo、Ni、Zn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B、Cd、Cu、Ti、Mn的含量随泌乳期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牦牛乳中K、Ca、Mg、Ba、Mo、Ni、Zn的含量随泌乳期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P、B、Cd、Cu、Ti、Mn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整体上看,K、Mg、P、Ba、Zn的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Ca的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23.
通过1990~1992年对桑田绿盲蝽为害损失测定,发现本地桑田受绿盲蝽为害对桑叶的产量、质量无明显影响。轻害叶、重害叶与无害叶比较,产量分别损失0.549%和3.297%。用不同危害程度的桑叶饲养1~2龄小蚕,除重害叶区小蚕龄期经过显著延长2小时外,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和生理指标无不良影响,新一之濑、育151两个桑品种具有一定的抗虫性,受害损失比湖桑32号更低。根据当地绿盲蝽历年发生情况和药剂防治费用进行核算,桑田绿盲蝽的防治指标为:重害叶率45.55%。由此提出正常年份桑田绿盲蝽可以不予防治,或在越冬食芽害虫猖獗田块实行兼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4.
牛奶中孕酮水平的变化,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奶牛卵巢的活动状态,对了解母牛的繁殖水平可提供实验室诊断标准。依据诊断标准而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增加奶农的经济效益,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们在 2000年 6月至 11月对我县几个奶牛场的100多头奶牛取奶样做了放射免疫测定。现选取其中有繁殖障碍问题的奶样做一探讨。 一、奶样的采集 产犊牛从产犊后第一次配种开始采集奶样,如首次配种后返情,则在第二次配种时继续采集奶样,第三次配种依此类推,对长时间有怀孕问题的母牛则直接采取,每周一次,直至该奶牛妊娠或… 相似文献
25.
26.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呈现出新常态格局。新常态下的养猪业需要应对各种挑战,主要有环保压力加大、食品安全凸现、疫病风险增大、品种危机、土地危机、粮食安全危机加剧、育种水平亟待提升、成本高、企业利润缩水等。养猪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这些新形势下的新课题,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27.
对洪涝灾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下旬以来,我省河源、梅州、肇庆、韶关等市的部分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农作物与畜牧业生产遭到了严重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在洪灾面前,灾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有“抗大灾、防大疫”的责任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与疫情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28.
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和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b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患者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1998年以来的资料显示,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为了便于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食品中微生物检测及医院感染监控,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分型与诊断方法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分型率和分辨率佳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表型分型技术,在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与检测方法上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