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18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为研究减施化肥配施生物菌肥和黄腐酸对番茄生长发育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番茄‘园艺50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CK处理为常规施肥、基肥减40%处理为基肥施用化肥减40%、追肥减20%处理为追施水溶肥减20%、追肥减40%处理为追施水溶肥减40%,空白处理为不施用任何肥料5个处理。结果表明:番茄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低,CK、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间不显著。基肥减施40%处理对番茄茎粗影响不大。叶节数和果穗数CK、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减施提高了番茄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利用率以基肥减40%最高,与追肥减20%差异不显著。肥料偏生产力以基肥减40%最高分别比CK、追肥减20%、追肥减40%高17.1%、9.4%和16.4%。产量以CK处理较高,但与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黄腐酸的条件下,减少基施化肥40%或者减少追肥20%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2.
基于SWAT模型的浑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浑太河流域的下垫面、水文气象、污染源的物理特征,基于实际监测数据,率定验证模型,建立降雨径流、土地利用方式对应下的SWAT模型,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系统解析流域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划定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干流左右岸河流两侧l km、水库周围5 km为缓冲区,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天然生态。以常规发展模式为基础,计算在区域生态保护占优模式下污染物产生量。在常规发展模式下,浑太河流域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00 kg/hm~2,总氮、总磷输出强度为19、7 kg/hm~2;从单位面积上看,总氮、总磷负荷强度最大值分别为317、260 kg/hm~2。总氮、总磷负荷强度空间差异较大,通过面积加权计算,平均负荷强度为29和10 kg/hm~2。在生态保护占优模式下,耕地的氮、磷损失量有所减少,总氮、总磷单位面积年减少量为9.5、0.9 t/hm~2;从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来源层面分析,单位面积土地退耕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污染物减少量为14、5 kg/hm~2。经比较,在生态保护占优发展模式下面源污染物产生量相对常规发展模式下减少9%,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减少5.12%、31.67%、10.40%、25.95%,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效果明显。研究为实现浑太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标、水体水质达标,并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充分挖掘区域农业减排增收潜力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分析2018—2022年23个省份381个规模奶牛场成母牛乳房炎发病事件,主要影响乳房炎的可能因素:发病月份、发病乳区位置和个数、发病次数、产后天数、胎次、严重程度等。[方法]每头牛同一胎次内不同产后天数多次发病记为多次。发病次数统计根据所有牛只乳房炎事件进行计数求和,不同因素下各水平占比根据各水平乳房炎计数小计占该因素下所有水平乳房炎计数总和。[结果](1)7—9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较高。(2)单一乳区感染乳房炎的可能性最大,左前乳区累计发病最多,占比27.7%;其次是右前乳区,占比25.3%。(3)产后14天内乳房炎发病次数最多,占比10.6%;产后0~105天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43.2%。(4)奶牛第1次发病后,26.6%牛只会再次发生乳房炎(即复发率超过25%),而第3次发病占第2次的37.1%。乳房炎发病次数超过5次及以上时,奶牛乳房炎复发率超过50%。(5)乳房炎治愈天数多集中在0~6天(占比48.9%)和7~13天(占比31.5%)。[结论]为减少奶牛乳房炎频发,需做好7—9月防控,加强产后2周内乳房护理和产后105天内乳房炎揭发工作,挤奶期间给予前乳区更多观察和...  相似文献   
134.
植物诱导剂对黄瓜基质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果黄瓜A-B2’为试材,以植物诱导剂那氏齐齐发、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喷施黄瓜苗叶片,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植物诱导剂对黄瓜基质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培育优质黄瓜壮苗、提高壮苗指数、增加定植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和那氏齐齐发可有效控制黄瓜幼苗株高、叶长和叶宽,促进叶片数和茎粗的增加。黄瓜幼苗叶片数、茎粗和根长均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最大;黄瓜幼苗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则以喷施那氏齐齐发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喷施磷酸二氢钾和那氏齐齐发可抑制黄瓜幼苗地上部徒长,显著促进地下部生长,其中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最佳;根冠比和壮苗指数也以磷酸二氢钾处理最大。在黄瓜基质穴盘育苗生产中,喷施磷酸二氢钾可解决黄瓜幼苗徒长问题。  相似文献   
135.
江苏姜堰不同品种与播期小麦赤霉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在江苏姜堰调查了不同播期的13个小麦品种小麦赤霉病的自然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1月5日播种的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总体上较播期为11月15日和11月25日的处理低。适当早播有利于使小麦易感生育期避开高温多雨天气,减轻小麦赤霉病发生为害。参试品种中镇麦9号、镇麦10号、镇麦12、华麦5号和宁麦13的抗性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6.
137.
138.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的农艺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9.
基于GIS的尼洋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揭示尼洋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特征,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区。【方法】采用输出系数模型中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化肥流失、畜禽养殖流失污染模型3个模块,基于林芝市2014年的农业统计资料,从水文、地形和行政区划3个角度,对尼洋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估算和空间分析,并分析了COD、总磷、总氮、氨氮的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4类污染物输出负荷量最大的区域为中游左控制单元;4类污染物负荷强度最大为下游左、右控制单元;畜禽养殖流失污染源是尼洋河流域首要污染源。【结论】尼洋河流域中游左岸是今后流域防治的主要对象,畜禽养殖流失污染源是主要的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40.
MADS-box基因家族是研究最广泛的植物转录因子之一,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多个过程.本文列举了当前已知的MADS-box(PpMADS)基因在桃(Prunus persica)功能基因组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对PpMADS基因的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内含子与外显子、染色体定位和保守元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其在不同花器官中和的花的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pMADS在桃不同花器官、花不同发育期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筛选PpMADS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