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21.
为探讨短期封育对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天山北坡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封育内外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及其粒径组成,结果表明: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全氮含量范围为1.16~1.82 g·kg-1,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盐柴类荒漠碳交换特征及其各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Li-840CO2/H2O红外分析仪测定生态系统呼吸(Re)和生态系统净交换(Nee),同时利用Re减去LI-8100自动土壤CO2流量系统测定的土壤呼吸(Rs)作为植物自养呼吸(Ra),并用Ra减去刈割处理下测定的CO2通量值计算植物叶片呼吸.[结果]Re在6到9月期间,6、7月表现为微弱的碳源,8月表现为碳汇,9月表现为碳源;Nee由于受到高温抑制的影响,仅8月表现为“U”型曲线,Re、Ra和植物叶片呼吸表现为单峰曲线;Nee与温度不相关,Re、Ra与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4个月中Ra占Re比例夜间分别为33.0;、40.0;、75.7;、36.1;,白天分别为81.3;、78.1;、81.1;、75.7;;4个月中白天植物叶片呼吸占Ra比例分别为59.4;、54.7;、68.5;、56.3;,其中8月最高.[结论]由于荒漠夏季的高温,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源以及生态系统净交换(Nee)与温度不相关.植物自养呼吸(Ra)和生态系统呼吸(Re)与温度相关性较好,故温度是影响荒漠呼吸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荒漠建群种种群和群落数量特征对禁牧的响应规律,明确其在不同生长季时期的动态变化,为草地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博乐绢蒿荒漠为研究对象,对禁牧4 a后不同生长季时期(5、7和9月)植被生态经济类群重要值、博乐绢蒿种群和群落特征的测定分析。【结果】(1)半灌木、多年生草本的重要值在5和7月对禁牧的响应不明显,但在9月禁牧区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放牧区的6.5%、93.8%(P<0.05);(2)与放牧区相比,禁牧区的种群高度在7月显著增加23.1%,5月禁牧区的种群和群落盖度分别显著增加43.9%、57.0%,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19.9%、51.0%。【结论】短期禁牧可增加始牧期博乐绢蒿种群和荒漠群落盖度、生物量,改善草地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伊犁绢蒿荒漠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对短期围封的响应规律,为退化蒿类荒漠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伊犁绢蒿荒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盖度、高度、密度、生物量的野外测定,并计算群落Simpson(D)、Shannon-Wiener(H)、Pielou(J)及Margalef(P)指数,研究短期围封对荒漠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围封后,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89.7%,153.9%,130.8%(P<0.05),而群落密度显著降低了19.8%(P<0.05)。(2)与围封区相比,放牧区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围封区(P<0.05),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围封区,而Margalef指数低于围封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围封已成为恢复及重建退化草地的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围封可以提高退化荒漠植被生物量,但植被多样性指数偏低,放牧降低丰富度指数。  相似文献   
25.
以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建群种紫花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退化程度对紫花针茅种群构件形态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紫花针茅种群高度和个体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分蘖节和茎的直径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根长、茎长、叶长、花序长呈现减少的趋势。未退化草地生物量分配趋势为营养分配繁殖分配贮藏分配,而退化草地为营养分配贮藏分配繁殖分配。紫花针茅花序生物量与个体生物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花序生物量的增长速率显著降低。紫花针茅种群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中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26.
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是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研究以引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为材料,开展不同变温、不同光照和不同浓度Na Cl胁迫条件下的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种子72 h最大吸水率分别为111%和112%,均有较强的种皮透水性;两种材料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最适萌发温度均为15/2℃;高温对两种材料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两种材料种子均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和较高的恢复萌发率,80 mmol/L Na Cl浓度是两种材料种子萌发的阀值。本研究结果显示,以上两种球茎大麦的种子具有在昼夜温差较大的盐碱环境中萌发的能力,具有在新疆作为牧草进行种植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新疆阿勒泰地区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路线调查和典型样地布设相结合的方法确定104个样地,对0~5 cm、5~10 cm、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运用数量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揭示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20 cm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为0.98~11.80 g·kg-1、平均值为3.79 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57.57~2904.19 g·m-2、平均值为1057.49 g·m-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0~5 cm,5~10 cm,10~20 cm)及土壤有机碳密度(0~10 cm,10~20 cm)呈现降低趋势.高值区均主要集中在富蕴县北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和福海县南部地区;在0~20 cm土层中,不同荒漠亚类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均表现为土质荒漠>砾砂质荒漠>砾石质荒漠>沙质荒漠,且土质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分别是沙质荒漠土壤的1.74、1.72倍(P<0.05);从冗余分析结果来看,各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实际解释总量为30.93%,其中植被覆盖度、土石比、根部土壤湿度是引起阿勒泰地区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导因素.总之,研究结果更新与补充了阿勒泰地区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库数据,初步阐明了有机碳变化的主导因素,为荒漠草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及碳预算提供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28.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退化草地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及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音布鲁克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HD)高寒草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测定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养分。【结果】4个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碳含量在0~10、10~20和20~30 cm土层4个退化程度依次下降了53.0%、54.0%和52.0%,氮、磷含量也依次下降了42.0%~95.0%、29.0%~43.0%(P<0.05)。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碳氮比在重度退化后达到最低,较未退化分别降低71.0%、75.0%和77.0%(P<0.05);在20~30 cm土层未退化与轻度退化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退化草地比,重度退化以后0~10、20~30 cm土层氮磷比显著降低了64.0%、59.0%,在轻度退化过程中10~20 cm土层土壤氮磷比要高于未退化(P<0.05);土壤表层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值与地上生物量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化学计量比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9.
试验以新疆天山北坡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为对象,研究了其单株表型性状特征对4种放牧强度:无牧(0只羊/hm~2)、轻牧(0.56只羊/hm~2)、中牧(0.95只羊/hm~2)、重牧(2.89只羊/hm~2)的响应。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伊犁绢蒿的株高、冠幅面积、短轴长、长轴长、根颈直径、茎重、地上生物量,且轻牧、中牧各性状均显著高于重牧;放牧强度与伊犁绢蒿株高、冠幅面积、短轴长、长轴长、根长、根颈直径、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三级分枝、茎重、叶重、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放牧强度对株高、短轴长、长轴长、冠幅面积影响较大,且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线性下降;伊犁绢蒿各表型性状总体变异系数为22.23%~134.95%,各放牧处理平均变异系数为20.26%~134.24%,且中牧和重牧下大部分表型性状变异程度明显大于对照。放牧干扰下伊犁绢蒿单株趋向"小型化",避免了家畜的频繁采食,利于其种群的存活。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以新源县和呼图壁县典型的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测定封育区和放牧区伊犁绢蒿荒漠植被生态经济类群、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不同气候区荒漠群落特征对封育的响应规律,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封育围栏内,草原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有大幅度提高,显著高于围栏外(P0.05);2)在封育围栏内,草地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增大,香浓指数和Patrick指数减小,伊犁绢蒿荒漠植被恢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