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0篇
  6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DREB基因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34基因经pGEM-T-EASY载体,克隆到pBDREB载体EcoRI位点,得到在Amp平板上生长的转化子pBW34-DREB质粒;质粒pBW34-DREB、pSPROK、pBlueks分别经Pst I/KpnI、KpnI/EcoRI、PstI/EcoRI双酶切,三片段连接构建成中间表达载体pBWD-Tnos;再用SmaI/EcoRV双酶切pBWD-Tnos。将回收的DREB基因的完整的表达结构元插入到经SmaI酶切的质粒载体pCDMAR-Hyg中,构建成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pCDMAR-pWDT-Hyg,大小为13.59kb,经酶切鉴定,证明构建的载体与预期设计的一致。将此双T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胚性愈伤组织,期望得到无选择标记的安全的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72.
玉米种子休眠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两个种子休眠性差异较大的普通玉米自交系R08与A318组配的F2群体共331个单株,构建了包含137个SSR标记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2 076.7 cM,平均图距15.2 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3家系种子休眠性数据进行分析,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位于玉米第1、3、5和10染色体上。7个QTL的贡献率在2.45%~26.  相似文献   
73.
作物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稳定性研究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中的热点,是对作物品种进行客观而合理评价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作物稳定性研究中有关稳定性的评价模型、评价参数和分析方法,分析了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3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72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4.0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77~0.792之间,平均为0.599。3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866—0.9247,平均为0.7056。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大类,其中第1类又分为6个亚类,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而且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表明分类是合理的;同时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或亚类;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本研究还筛选出14对不仅带型稳定、重复性好,而且PIC值较高的引物组成核心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并认为选用大约50对以上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高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分析就可获得较可靠的划类结果。  相似文献   
75.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四川省主推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研究。208对引物中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123对,占所用引物的59.13%。不同染色体的微卫星分析的多态性不同,第9、10染色体微卫星的多态性高于其他染色体,第12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最差,仅为46.15%。42份常用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聚类分析表明,恢复系和不育系的遗传基础均较狭窄,但恢复系和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正相关。筛选出的各个亲本材料的特异引物或引物组合,能够将某个亲本材料与其他材料相区分。利用这些SSR引物建立了四川省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DNA指纹数据库,可以有效地解决杂交水稻及其杂交种的鉴定问题,以及有效地分析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从DNA指纹数据库中筛选出D优527的特异引物RM337、RM244和RM346,可以鉴定出D优527中的纯度,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在真伪性鉴定中将同一不育系配组的D优527和D优68区分开,说明微卫星鉴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可用于品种权保护和品种真伪性及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76.
西南糯玉米地方品种waxy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糯玉米和硬粒玉米waxy基因核苷酸多态性, 对23份中国西南玉米地方品种(16份糯玉米和7份硬粒玉米)、2份美洲糯玉米种质的waxy基因第9外显子至第14外显子之间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 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的16份同源序列(来自小颖大刍草、繁茂大刍草和美洲地方栽培品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西南糯玉米、西南硬粒玉米和小颖大刍草分别具有14、19和40个多态性位点, 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为西南硬粒玉米的30%, 是小颖大刍草的14%, Tajima’D检验仅在糯玉米群体D值显著, HKA检验表明waxy位点未受选择作用; 序列比对发现12份西南糯玉米第10外显子同一位置缺失15个核苷酸, 该位点恰为糖基转移酶结构域的起始位置。可见我国糯玉米通过较为独特的突变机制而形成, 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驯化瓶颈, 奠基者效应使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大大降低, 从近缘物种中引入等位变异是改良玉米淀粉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糯玉米和硬粒玉米waxy基因核苷酸多态性, 对23份中国西南玉米地方品种(16份糯玉米和7份硬粒玉米)、2份美洲糯玉米种质的waxy基因第9外显子至第14外显子之间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 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的16份同源序列(来自小颖大刍草、繁茂大刍草和美洲地方栽培品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西南糯玉米、西南硬粒玉米和小颖大刍草分别具有14、19和40个多态性位点, 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为西南硬粒玉米的30%, 是小颖大刍草的14%, Tajima’D检验仅在糯玉米群体D值显著, HKA检验表明waxy位点未受选择作用; 序列比对发现12份西南糯玉米第10外显子同一位置缺失15个核苷酸, 该位点恰为糖基转移酶结构域的起始位置。可见我国糯玉米通过较为独特的突变机制而形成, 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驯化瓶颈, 奠基者效应使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大大降低, 从近缘物种中引入等位变异是改良玉米淀粉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对玉米和小麦种子休眠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s)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种子休眠性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表现出了高度的同源性。分析发现在玉米第1、3和8染色体上已定位了的7个种子休眠性QTL,在与之同源的小麦染色体上均有种子休眠性QTL的分布。这种同源性关系将有助于研究和理解玉米及整个禾本科作物基因组的构成和进化。  相似文献   
79.
以5个国内合成群体和5个美国群体为父本,吉单261双亲自交系为母本,组配20个测交组合。基于有利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改良理论,分析了10个群体改良我国东北区杂交种吉单261产量和穗行数的育种潜力及改良策略。研究表明,供试群体具有改良杂交种性状的利用价值,辽旅综、中综3号、BSCB1等3个群体具有同时提高杂交种产量和穗行数的潜力。建议采用吉853回交吉853×辽旅综和吉853×中综3号组合,或对W9706×BSCB1组合连续自交,获得新改良系,期望实现对现有杂交种吉单261的持续改良。  相似文献   
80.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四川丘陵旱区小麦受水分影响,产量不稳不高的问题,通过不同耕作方式,初步研究了花后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明确了2m带距问作是丘陵旱区小麦的高产栽培模式,其中,间作高于净作,平作高于垄作;分蘖成穗率和最大灌浆速度是丘陵区高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