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芝麻枯萎病(sesame Fusarium wilt,SFW)是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sesami(Zap.),FOS]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着我国芝麻生产。为确定FOS是否产生毒素以及毒素成分,利用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等技术分离并分析了FOS菌株培养滤液的主要组成物质。研究发现FOS能够产生4种特异物质,分别为镰刀菌酸(5-丁基吡啶甲酸,FA),及C_(10)H_(13)NO_4(FA+O_2)、C_(10)H_(13)NO_3(FA+O)和C_(10)H_(11)NO_2(FA-H_2)_3种镰刀菌酸类似物。在Richard培养基上强致病力和弱致病力FOS菌株均可获得毒素,不同致病力的菌株所产生4种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存在差异。芝麻幼苗生长试验结果证明含有上述特异物质的FOS培养滤液能够对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随着FOS毒素浓度的增大,芝麻幼苗受毒害程度增大。但在含相同FA浓度的FOS培养滤液处理下,不同芝麻品种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无显著差异。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OS致病机理及芝麻-FOS互作奠定了技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豫芝20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有性杂交与混合系谱法选择相结合选育的芝麻新品种。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1 472.10 kg/hm2,粗脂肪含量56.99%,粗蛋白质含量18.75%。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2015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豫品鉴芝2015002)。  相似文献   
33.
高产优质黑芝麻新品种郑黑芝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以Sindos64 -1、921为母本、父本进行杂交,并在多元病圃中进行连续多代抗病性选择,获得了黑芝麻新品种郑黑芝1号.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突出特点,2000-2002年在河南省黑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3a 13点次试验的平均产量为902.00 kg/hm2,较对照增产16.86%...  相似文献   
34.
芝麻核雄性不育系ms86-1小孢子败育过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芝麻核雄性不育系ms86-1的可育和不育花药进行了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根据小孢子的细胞学形态特征,将芝麻花粉发育过程划分为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单核小孢子早期、单核小孢子中期、单核小孢子晚期、花粉成熟期7个时期。对比观察表明芝麻核雄性不育的败育迹象起始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并伴随着进一步发育,败育现象逐渐明显,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壁形状不规则;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母细胞壁严重扭曲变形,质膜外缺少早期外壁成分--原基粒棒;四分体期胼胝质壁外沉积物异常,呈绒毛状;四分体解体后形成畸形小孢子,孢子外壁不健全,绒毡层异常肥厚、降解延迟,释放极少量的畸形乌氏体;随后小孢子愈发皱缩,胞质凝集,内含物减少并逐渐凝聚成一团电子致密物质,最终走向完全败育。本研究揭示了不育小孢子的败育过程和败育特征,为深入研究芝麻核雄性不育败育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渍害胁迫对芝麻籽粒及制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渍害胁迫对芝麻籽粒及制油品质的影响,以豫芝11号等6个芝麻品种为材料,在芝麻生长-盛花期时,采用耐渍池分别进行0,36 h的连续淹水处理,成熟后收集芝麻籽粒,并从籽粒的外观、营养组分、矿物质及油制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渍害胁迫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芝麻籽粒种皮颜色变深,瘪粒增多,降低了芝麻的商品价值,但不改变芝麻籽粒的长度和宽度,其平均值分别在3.00,1.80 mm左右。渍害胁迫使籽粒中的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总糖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幅度分别为-3.73%~2.03%,-0.10%~-2.16%,-0.93%~5.80%;同时也导致了粗纤维和灰分含量的增加。胁迫处理使矿物质元素Ca、K、Mg、Na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Ca元素随着品种不同,不存在规律一致的变化。但是K、Mg、N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芝麻油制品的变化则主要表现在酸值和过氧化值基本呈升高趋势(品种M5的过氧化值例外),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花生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含量存在一定变化,微量成分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的变化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36.
芝麻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h、1.0%EMS浸种12 h、1.5%EMS浸种6 h处理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为53.13%~90.17%,根长为0.30~2.00 cm,活力指数为18.53~131.00,适于芝麻诱变研究。2008—2010年,选用1.0%EMS浸种12 h优化条件先后处理芝麻91-0株系成熟种子7万粒,共获得M1代植株22 855份,成株率达到32.65%。对诱变株系及其后代叶型、株型、花器与育性、蒴果及粒型以及其他共5类24个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M1、M2代诱变率分别为7.60%、2.78%,M1、M2代株系发生的主要突变性状类型均为花器与育性类,比率分别为4.08%、0.93%。对831份突变体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后代中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比率为23.71%,主要突变类型为蒴果及粒型,占总调查株系的14.80%。研究表明,在1.0%EMS浸泡12 h诱变处理条件下,芝麻91-0株系发生可遗传突变的比率为0.80%。  相似文献   
37.
2012 — 2015年对在干旱春播地区推广的芝麻品种汾芝2号进行病虫害系统观察,并对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汾芝2号枯萎病呈现“前轻后重”的特点,苗期不发病,花期开始逐步加重。蚜虫呈现“轻-重-轻”的特点,苗期不发生,现蕾期和开花期严重,终花期以后不再发生。斑须蝽和烟盲蝽呈现“轻-重-轻”的特点,苗期不发生,现蕾期和花期加重,终花期后消失。研究发现,降水量多的条件下枯萎病发病严重,干旱条件下蚜虫发生严重,高温、干旱环境下斑须蝽和烟盲蝽发生数量多。  相似文献   
38.
益母草致母兔流产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所见一起因农户对饲草不熟悉 ,造成饲草饲喂不当 ,引起母兔中毒流产的病例 ,介绍如下 :一农户饲养的 2 0只母兔 ,在怀孕 2 1d时 ,见 1 5只母兔阴道有红色分泌物 ,拒食 ,回头顾腹 ,烦躁不安 ,常鸣叫 ,拉毛衔草 ,几小时后 ,均先后产出死胎。其余 5只除阴道有淡红色分泌物外 ,无异常现象。经调查 ,该批兔一直生长良好 ,从未更换饲料 ,饲料也无霉变现象 ,未喂其他药物。只是近 3d来 ,添加青绿饲料 ,而且发生流产的母兔食欲特好。进一步查看饲料饲草 ,发现饲草中有许多益母草 ,最后诊断为大量采食益母草致 1 5只孕兔流产。停止饲喂含益母草…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采用Gateway建库技术构建了中国芝麻主栽品种豫芝11号的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SiFcDNA)。该全长cDNA文库容为5.6×106,文库滴度为1.12×106 cfu/mL。部分克隆检测显示,文库cDNA片段长度集中于1.0~3.0 kb,重组率为96.88%,全长cDNA比例为88%。随机挑取1152个单克隆进行5'端EST测序,共获高质量有效EST序列1088条,拼接得到单一基因序列867条,其中46条单一基因在NCBI数据库中没有查到相应的同源序列,可能为芝麻生长发育过程特有的新基因;所获单一基因序列被划分为26个GO功能亚类。此外,从获得的Unigene序列中挖掘出了173个SSR,分布频率为4.78 kb/SSR;AG/CT类型SSR出现次数最多,占总SSR的19.08%。高质量全长SiFcDNA文库的构建为深入开展芝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利用反义技术,构建了含有gbssⅠ启动子和自身反义基因序列的表达载体pRgbss,通过基因枪法在小麦中转化和PCR检测,共得到阳性转基因植株3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