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为寻找其他有效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效检方法,应用小白鼠代替本动物鸡对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结果表明,小白鼠免疫时体重15~18 g,疫苗免疫剂量0.3 mL/只,免疫10 d后攻毒,攻毒时体重20~25 g,攻毒剂量5~9 CFU/只时,可代替本动物鸡对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判定标准为免疫组8/10以上保护,对照组5/5死亡为合格.本效检方法可缩短检验期限7 d,降低检验成本,具有敏感、特异、客观、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利津县某村某养殖户存养肉鸡2000只,其鸡群在32日龄发病,发病率80%左右,死亡率8%左右,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于2003年11月1号送我所畜禽诊断“110”要求确诊,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试验室诊断、动物回归试验后,确诊该鸡群为非典型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世界养牛业的发展。牛副流感病毒3型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引起成年牛和犊牛的肺炎、支气管肺炎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预防和控制牛呼吸道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滨州及其周边地区2011年-2013年316个场次采集病料进行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解滨州及其周边地区上述4种疫病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15.
兔瘟又名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是兔业养殖的头号"杀手"。近年来,随着养兔业的不断发展,兔瘟的发病情况也随之出现了多元化现象,呈现出早龄化、非典型性与散发性等特点。笔者通过对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免疫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对该病进行更好的防控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山东某獭兔场饲养的3 000只母兔发生了一种以流产及青年兔死亡为特征的疾病,通过对发病兔进行细菌培养及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RT-PCR以及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进行鉴别检测,首先排除细菌病及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的可能,并从饲料中检测3种毒素的含量分别为1 196.1、130.8、6μg/kg,经过对照饲料标准发现玉米赤霉烯酮严重超出标准(标准为300μg/kg)。通过饲喂试验发现这次发病与所饲喂的饲料有关,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相似文献   
17.
曲霉菌病的病原主要是曲霉菌属的烟曲霉和黄曲霉等,引起鸡、火鸡、鸭、鹅、鹌鹑等发病,以幼龄多发,常呈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曲霉菌是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存在于土壤、腐烂的有机物及种子中,如谷物和花生壳上。这些病原体不仅可以引起禽类病变,而且可以引起大动物发病,同时对人类也有危害。该病的特征是呼吸困难,于肺脏和气囊上出现广泛性炎症和霉菌结节。  相似文献   
18.
猪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及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喘气病(Mycop lasm a pneum on iae of Sw ine,M 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 lasm a hyopneum o-n iae,M hp)引起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以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为特点。如果与其他肺部病原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9月,山东省滨州市某养猪场的3月龄仔猪发生了一种以耳、鼻及腹部皮肤发焦、体温升高和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曾用氟苯尼考、头孢拉啶、利巴维林、磺胺嘧啶进行治疗,未见好转。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副伤寒继发非典型性猪瘟,经采取紧急接种和药物治疗,控制了疫情。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仔猪体温升高至40.5~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大部分仔猪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粥样。病猪全身皮肤呈黑紫色。病程后期消瘦,卧地不起。肝脏有出血斑;脾表面出血,周边见花蕾样出血;肾黄染呈青铜色,左…  相似文献   
20.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是冬季危害犬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常引起犬的急性出血性肠炎(成年犬)和急性化脓性心肌炎(幼龄犬)。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致死率为10~50%,给养犬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强化防治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