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8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采用2×2因子设计研究了日粮中添加小肽、蛋氨酸和过瘤胃保护处理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补充形式和两种处理方式对奶牛血清尿素氮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组合效应以脂肪包被的小肽日粮组含量最低(P<0.05);两种处理方式和组合效应对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添加蛋氨酸及包被处理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日粮蛋白质的不同补充形式对奶牛血清必需氨基酸Arg(P<0.01)、Ile(P<0.05)、Lys(P<0.05)、Phe(P<0.01)、His(P=0.01)和4种非必需氨基酸Cys(P<0.05)、Ser(P<0.05)、Gly(P<0.05)、Cys(P<0.05)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添加小肽试验组的游离氨基酸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72.
引进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黄牛,提高其肉用生产性能,是我国牛肉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杂交组合大多是用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夏洛来、皮埃蒙特和比利时蓝等与本地黄牛杂交,并且改良牛在育肥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肉用价值,但是哪个杂交品种在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上更具有改良优势,更能适应黑龙江垦区肉牛业的发展形势?为此进行了不同品种杂交改良二代以上的优良公牛育肥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73.
本文阐述了日粮组合效应的概念、衡量指标、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并指出通过了解反刍动物日粮不同营养素产生的组合效应,调控饲料互作使之向正组合效应转化,可以科学的利用正组合效应,合理的配制日粮,提高反刍动物饲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4.
整理黑龙江省某规模化牛场荷斯坦牛群1992—2002年的奶牛育种和生产资料,以305d产奶量、乳脂率、305d乳脂量,平均初产月龄、产犊间隔为指标进行分析,目的是找出该场存芷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5.
本文根据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代谢特点,结合国内外日粮蛋白质水平与繁殖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血中尿素氮(BUN)、乳中尿素氮(MUN)与奶牛繁殖性能关系;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卵巢、子宫及生殖激素的影响。探讨了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不足或过量对奶牛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奶牛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营养调控技术,科学合理配制日粮,使奶牛得到全价合理的营养供应,提高奶牛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76.
77.
通过对黑龙江垦区个体奶牛户的经验规模、最低规模和优化规模研究,确定了适度经营规模:个体养奶牛以10头为宜.在此规模下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
本文主要利用职业教育思想,探讨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农业本科院校"养牛学"课程上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探索非重点本科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例佐证.根据非重点农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动物科学专业对有关课程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肉牛业的现状,分析了肉牛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0.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奶牛产后卵巢机能恢复及生殖激素的影响,以确定奶牛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方法]采用单因素对比实验设计,根据生理状况和泌乳性能相近原则将72头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头,分别在围产期和泌乳盛期饲喂9.8%(A1)和13.8%(A2)、12.6%(B1)和16.2%(B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