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97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60篇
  72篇
综合类   509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440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定义研究入手,首先将农机化的发展过程置于本省农牧企大农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对其自然、农业生产和社会环境条件,农作物及其副产品、山产品、水产、畜牧、林业等资源条件和农机化区域划分情况,社  相似文献   
32.
于2020年6—8月对沙湖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水平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沙湖共记录了浮游甲壳动物7种,其中枝角类5属5种,桡足类2属2种;不同湖区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有差异,象鼻溞、剑水蚤、无节幼体在全湖出现;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1.8~73.0个·L-1,呈现沉水植物区<沿岸区<敞水区<挺水植物区的变化。分析表明,影响沙湖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磷浓度和总氮浓度,其中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氮浓度是引起沙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空间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3.
为揭示白杨梅果实颜色和单果质量等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10年生水晶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3种理论生长方程对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实明度(L*)、红绿值/黄蓝值(a*/b*)、柠檬酸、草酸、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等11个指标进行拟合,并根据拟合结果确定合适的生长方程确立数学模型;同时,对果实生长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果形指数、柠檬酸和蔗糖等指标适合选择三项式方程,a*/b*、草酸、果糖和葡萄糖等指标符合二项式方程,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等指标符合Logistic方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a*/b*与单果质量、纵径、横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a*/b*与果形指数和柠檬酸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草酸与L*a*/b*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基于颜色对杨梅品质进行无损伤检测和模拟、预测果实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揭示小尺度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在维持草地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以放牧干扰下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对象,以临近的围栏封育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放牧干扰下短花针茅植丛边缘(丛内)以及丛外裸斑(丛外)处表层土壤颗粒组分与养分的小尺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在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黏粒(2μm)与砂粒(50~2 000μm)的分布规律相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围封使土壤黏粒含量显著提高,砂粒和粉粒(2~50μm)显著降低(p0.05);有机碳(SOC)与黏粒的分布变化规律一致,全氮(TN)无显著变化;植丛内外无显著区别(p0.05)。(2) 2 cm间隔精细分层下,围封使任意土层土壤黏粒和砂粒分别显著提高和显著降低,0—8 cm土层的粉粒显著降低(p0.05);SOC 2—8 cm和12—14 cm土层显著提高,TN无显著变化,但植丛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围封区植丛内0—4 cm土层SOC含量(p0.05)。(3)随土层垂直变化,围封区黏粒含量逐步提高,粉粒和砂粒逐步降低;SOC和TN无显著变化(p0.05)。放牧区黏粒12—14 cm土层显著增高,粉粒逐步递减,砂粒先增高后降低(p0.05);SOC表聚性分布,TN植丛内"V"型分布中间土层降低,丛外无显著变化(p0.05)。围封区颗粒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变化基本稳定,放牧区部分土层显著相关性丧失;围封区颗粒组分与SOC,TN无显著相关(p0.05),放牧区则与SOC的显著相关集中在10—14 cm土层,与TN集中在8—14 cm土层。总之,放牧干扰不仅导致了土壤质地和养分水平的显著下降,同时也改变了土壤内部不同理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但是植丛的存在并未显著改善丛下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35.
当前如何规范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全面提高成果管理水平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为了实现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松嫩平原科研成果管理,在对实验室科研成果管理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结构设计和实现。基于SuperMap Objects .NET 6R和SQL Server开发了松嫩平原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成果文件或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是非常高效的,对科研成果管理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以8 年生‘东魁’杨梅为材料,研究修剪的矮化提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枝修剪(vertical branch pruning,VP)、精准修剪(precise pruning,PP)、大枝修剪+精准修剪(VP+PP)和“开天窗”常规修剪(pruning of open skylight,PO),并以不修剪为对照(CK)。试验前后调查树体高度和冠幅,并测定株产量、果实品质(总糖、可滴定酸、Vc、总多酚、总黄酮等)和色差(L*、a*、b*、ho、C*)等。结果表明,对树冠控制能力的大小为VP+PP>VP>PP>PO,其平均树高分别降低了63%、57%、55%和25%。平均株产量为VP+PP>VP>PP>PO,产量分别提高了25%、20%、6%和-38%。对果实色泽改善以PP 和VP+PP 的效果最显著。调查L*和始熟期发现,近熟期L*越小成熟度越高。处理第2 年果实品质相比第1 年改善幅度增大,以单果重为例,处理第1 年VP+PP、PP、VP、PO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0%、30.3%、21.1%和8.7%,第2 年单果重分别提高了48.3%、44.9%、43.1%和8.9%;各处理的a*、ho和C*在处理第1 年无显著差异,第2 年出 现差异分离。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杨梅的综合效益为VP+PP>PP>VP>PO>CK。  相似文献   
37.
对地膜和秸秆覆盖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两年盆栽和大田玉米覆盖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玉米株高、茎粗、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等;地膜覆盖的促进作用在玉米生育前期较大,而秸秆覆盖的作用则主要表现在玉米生育中后期。秸秆和地膜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均为玉米穗长和穗粒数的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和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主要表现在拔节至抽雄及雌穗分化发育阶段,而对后期粒重形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8.
 厚皮甜瓜‘寿研1号’是以回交转育的雌性系‘白9298gy’为母本, 以‘玉9635’自交系 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中熟, 果实发育期33~36 d。果实高圆形, 单瓜质量115~210 kg, 果皮光滑洁白, 果肉细腻, 白色略带浅绿, 糖度16.5%左右。易坐果, 耐低温, 抗病性强, 适于保护地栽培。用8对引物构建了其重复概率为1 /291 600的SSR分子标记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39.
7月 8日 ,江泽民主席发布命令 ,颁布我国种子产业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从今年 12月 1日起施行。《种子法》共 11章 78条。制定《种子法》的目的 ,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 ,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 ,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种子质量水平 ,推动种子产业化 ,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种子”的含义是 ,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繁殖材料 ,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草种、食用菌菌种也参照《种子法》执行。商品种子生产 实行许可制度《种子法》对种子生…  相似文献   
40.
杨梅基因组SSR引物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杨梅(Myrica rubar Sieb. et Zucc.)基因组序列信息,研究了1 431条scaffold中SSR位点的分布特点。共发掘到二至六核苷酸SSR位点43842个,分布在623条scaffold中,共有194种重复单元。二核苷酸SSR位点有36 383个,占总SSR的82.99%;AG/CT的出现频率最高,为55.70%,占总SSR位点的46.23%。三核苷酸SSR位点有6 115个,占总SSR的13.95%。四核苷酸SSR位点有827个,占1.89%。五核苷酸SSR位点为245个,占0.56%。六核苷酸SSR位点为272个,占0.62%。设计合成了59对基因组SSR引物,多态性分析显示,高度多态性引物26对,中度多态性引物为33对;将其应用于杨梅优株早鲜856及其他13个主栽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引物在相似系数0.56处将14份杨梅材料分为两个群体,早鲜856与其他13个主栽品种在DNA水平上均存在差异,且与对照品种‘早色’的相似系数为0.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