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了解鹅细小病毒(GPV)、鹅圆环病毒(GoCV)和鹅多瘤病毒(GHP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于2019年4—11月对山东某鹅场送检的1 474份青年鹅脾脏采用PCR检测法,对样品中GPV、GoCV和GHPV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鹅群中GPV、GoCV及GHPV单一感染率分别为15.13%(223/1 474)、20.15%(297/1 474)和3.46%(51/1 474),部分样品存在2种或3种病毒共感染。检测结果表明该鹅场青年鹅群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和带毒情况,有必要制定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2.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为供试菌株,改良马丁肉汤培养,纯检后扩大培养,再用福尔马林灭活离心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制备油乳化疫苗。经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后,测定其近期保护率。试验表明于免疫后9d和14d用致死量的Ⅰ型鸭疫里默氏菌攻击,其保护率分别为83.3%和100%。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运用不同的固定剂、不同的切片方法、不同的染色程序,首次对 Averm ectin B1 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在固定、脱水、透明、染色过程中,凡采用脂溶性有机溶剂及 H2 O2 等氧化性 物质均可消除或减少组织中的抗原,这可能与 Averm ectin B1 是脂溶性物质且结构中的双键易氧化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44.
金鑫  苏敬良 《动物保健》2005,(10):16-16,41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和流产为主要症状的人兽共患病。  相似文献   
45.
众所周知,空气中存在着很多微生物。其中有害生命的微生物成分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畜舍气挟微生物的研究已有不少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46.
鸭疫里氏杆菌九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苏敬良  刘文华 《中国家禽》2006,28(24):143-145
用PCR技术对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常见的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检测,从1株鸭疫里氏杆菌种检测到了ant(3″)-Ⅰ基因,说明修饰酶已经在中国的鸭疫里氏杆菌中存在。  相似文献   
47.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 er)感染是鸭、鹅和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见于1904年Riemer报道的鹅渗出性败血症,Hendrickson等于1932年首次报道了商品鸭感染[1].郭玉璞等于1982年首先确诊我国商品鸭群中存在本病[2].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养鸭、地区,几乎所有的商品鸭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3].临床上以商品肉鸭感染最为常见,主要侵害1~8周龄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性过程,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脾脏肿大,呈斑驳状,偶尔可引起局部皮肤感染[4].有关成年种鸭自然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报道少见.本试验对一肉用种鸭群中患关节炎的病例进行了诊断,通过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同时对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检查,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为鸭疫里默氏菌性关节炎的防治及进一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8.
从2010年4月起,中国东南地区的部分鸭场发生一种以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疫病殃及包括肉种鸭和蛋鸭在内的多种产蛋鸭,感染鸭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采食量下降伴随产蛋率的骤降,产蛋率在5d内可降至10%左右,直至停产[1~3].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试验、病理学研究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证实了该病是由一种新型黄病毒引起,根据黄病毒命名的通行规则,参照病毒分离地点,将其命名为BYD病毒(BYDV,取Bai YangDian之缩写).  相似文献   
49.
商品鸭流感疫苗免疫抗体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致病力流感(HPAD)可侵害各种日龄的商品鸭,造成严重的死亡和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威胁。无母源抗体的雏鸭从3日龄开始,直至出栏均可感染发病。感染鸭群表现明显的精神沉郁、采食下降或不食。感染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出现头颈扭曲、抽搐,严重者瘫软在地,强行驱赶后,神经症状表现更为明显。出现临床症状后不久,鸭群开始出现死亡,之后2~3天,死亡率急速上升,死亡率可达到30%以上,甚至100%死亡。产蛋种鸭感染后首先表现采食量下降,然后出现产蛋急速下降,一般下降30%~60%,严重者可高达60%~90%,甚至停产。无并发感染时,一般不出现死亡率明显升高的现象,但比正常淘汰率略高。  相似文献   
50.
金鑫  苏敬良 《动物保健》2005,(11):22-22
Q热(Q Fever)是由贝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burnet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一般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动物感染多为隐性经过.但妊娠牛、绵羊和山羊感染可引起流产。1937年Derrick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发现并首先描述此病.因当时原因不明.故称该病为Q热(“Q”乃Query的第一个字母,即疑问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