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6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交流等方法,从参与集体林产权改革的农户、护林员与政府三个利益相关层面出发,针对本溪市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并在分析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微观利益群体与生态公益林管护要求之间矛盾的基础上,对具体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胺碘酮、普罗帕酮、西地兰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西地兰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n=26)、普罗帕酮组(n=20)、西地兰组(n=24),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普罗帕酮70~210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心室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P〈0.05或0,01)。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转复成功时间短于西地兰组(P〈0.01),其中普罗帕酮组最短。每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治疗后的平均心室率优于西地兰组(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心律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和西地兰。  相似文献   
43.
对越橘栽培土壤进行粉碎的玉米秸秆、粉碎的稻草秸、苔藓、锯末、草炭等5种不同有机物覆盖处理。结果表明,有机物覆盖处理可以提高越橘的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了越橘的生长。  相似文献   
44.
闫海忠  林锦屏  王璟  苏丹  缪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52-855,858
在ESRIARCGIS 9.3软件支持下,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了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K值等生态因子,对三坝乡黄背栎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空间协同克里金插值分析,并引入辅助因子和生物量协同作用关系,对10个样点外20个随机产生的预测点生物量进行了空间估算。结果表明,在不同辅助因子协同作用下,其预测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区域内多种生态因子及其综合作用对森林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利用这些因子的背景数据和辅助变量,借助于空间插值方法,能显著提高估算和预测精度,减轻野外调查强度和提高调查效率。该方法在植物群落生物量、农作物产量估算和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猪病毒性腹泻类疾病是猪场常见疾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养猪业最大的一类疾病之一。腹泻一般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在秋冬、冬春换季,天气骤变时易发且流行速度快。主要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进行感染,随后诱发全群猪腹泻。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比较常见,各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病,发病后的死亡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其对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本文介绍该类疾病的可能病因、鉴别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6.
副猪嗜血杆菌广东流行株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从广东省各个地区送检病料中成功分离鉴定了4株副猪嗜血杆菌,并且针对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特异性进行PCR检测和基因测序同源性分析,通过GenBank联机比对分析,所分离的菌株与国内外菌株16S rRNA序列同源性在98.2%以上,分离菌株之间同源性在99.6%~100%之间,证明了所暴发的菌株是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致弱前后基因组变化的关系,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口蹄疫病毒全基因序列数,设计了8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FMDVR株及其致弱毒株(R304)编码区的8段基因,将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比较和分析编码区各个基因(LP、VP4、VP2、VP3、VP1、2A、2B、2C、3A、3B、3C、3D)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结果表明,R株和R304株基因组区全长均为6966nt,编码2322个氨基酸,致弱后共有110个核苷酸发生变化,编码氨基酸有32个发生变化;其中3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变化最大,其次为LP和VP1,而2A和2C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异。该研究对口蹄疫病毒的抗原和毒力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当前猪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一些猪场,使猪场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如何控制疾病的发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在目前的饲养管理模式下,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黔辣3号辣椒的产量及其种子繁殖量,对黔辣3号进行了不同时期疏门椒花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疏花疏果黔辣3号生育期延长,增产24.92%~53.69%,以盛花期疏花疏果干椒增产效果显著,干椒产量达3 950.70 kg/hm2,增产53.69%;初花期疏花疏果,其单果鲜(干)重较重、单果种子数较多,单果种子、千粒种子重均最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雪白弯颈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产环孢菌素的最适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培养基种类、装瓶量、菌种接种量(以菌片计)对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素的影响。[结果]在培养时间为4 d,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0.00 g、甘露醇40.00 g、蛋白胨6.00 g,装瓶量为100 m L,菌片投放为9片时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素的发酵条件为最优。[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的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