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方差、聚类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广西省芒的13个野生居群的18个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的表型性状进行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芒种群内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且遗传多样性较高。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17.99%~47.21%,其中,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性状分别为38.01%,29.80%,32.84%和27.14%,所有性状均值为32.05%,说明芒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阈值5.388处可以将13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聚成一类的居群在地理位置上并不靠近。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芒属能源植物在遗传改良以及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菊苣氮钾施用量和肉质根无土软化栽培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根种菊苣为试材,研究了3个氮素水平(以N素计,N1,N2,N3分别为69,138,207kg/hm^2)和2个钾素水平(以K2O计,K1,K2分别为135,270kg/hm^2)共6个施肥处理对根株生长、肉质根形成和生长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量为N3和K2的处理叶丛生长旺盛,肉质根形成充分,根体匀称,产量最高,总体表现最他,在试验范围内,提高N,K施用量,可以提高肉质根的产量和肉质根、叶丛质量比.试验还探讨了肉质根留叶柄(3cm)和茎基全切、河沙基质和混合基质对软化栽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质根留叶柄优于茎基全切,河沙基质优于混合基质.4种软化方式中,以留叶柄 河沙软化方式最佳,其肉质根所贮养分转化充分,芽球产量最高,品质好,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无土软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3.
硝酸银对黄瓜植株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硝酸银对黄瓜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银能诱导黄瓜植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强,酶活性增加的绝对值以茎尖的最大,酶活性增加的百分数则以真叶的最大;雌雄同株系较雌性系对硝酸银的诱导作用反应敏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硝酸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00mg/L时达最大值;硝酸银诱导对不同器官过氧化物酶有明显差异,茎尖中酶活性在24h后达最大值,真叶中酶活性在48h达最大值,持续作  相似文献   
44.
紫外线辐照对马铃薯茎段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芹  艾辛 《长江蔬菜》2010,(22):12-16
用紫外线和低温处理马铃薯试管苗茎段,然后观察其再生过程,记载试管苗的生长速度、生长形态等及棚栽苗和扦插苗的生长特点并测定其生理指标,研究紫外线和4℃低温对大西洋马铃薯茎段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和4℃低温能够渗入生长点细胞;显著降低愈伤组织的生长势,诱导再生植株及其组织器官发生变异;证实紫外线照射4 min以上或紫外线照射3 min+4℃处理1个月对马铃薯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3个四棱豆品种在湖南怀化地区境内不同区域的生育期特性、主要农艺学性状及其适应性。结果表明:四棱豆在怀化地区最适于每年的4月底至5月中下旬播种;并且这3个四棱豆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中适应性最强的品种是桂丰一号,其产量高,抗病力强,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6.
以从汝城朝天椒中新选育的优良株系SYT20为材料,开展了SYT20栽培行株距及单双株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汝城朝天椒SYT20株高、主茎高在单双株栽培模式下,双株栽培显著高于单株栽培,单株栽培的主茎粗大于双株栽培,但株(穴)距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单株(穴)结果数双株栽培大于单株栽培,株(穴)距越大结果数越多;单株栽培的产量以35单株最高,折合产量为1 127.45 kg/667 m2,双株栽培的产量以30双的平均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 196.85 kg/667 m2,但30双与35单、35双、40双和45双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栽培密度、种苗用量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建议SYT20株系采用株行距35 cm×60 cm单株栽培为宜。SYT20株系栽培密度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汝城朝天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以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不能开花的长沙藤蕹为试材,采用迁光的方法测定长沙藤蕹的临界光周期、限界性诱导光周期和幼龄期。结果表明:藤蕹的临界光周期为12 h光照/12 h黑暗,限界性光周期为16 d,幼龄期在4片真叶时结束。当光周期暗期持续长度达到13 h时,更有利于长沙藤蕹的花芽分化;当诱导光周期少于限界性光周期时,已分化的花芽会发生逆转,说明长沙藤蕹是一种严格的专性短日照植物。  相似文献   
48.
利用RPAD技术进行辣椒杂种纯度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一套快速,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结果准确可靠的辣椒杂种纯度鉴定技术,以湘研5号,湘研10号2个辣椒杂种及其父母本为材料,使用MJ/PTC-200型PCR仪及GDS-8000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建立适合辣椒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的PCR扩增反应的实验体系,从39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2个可用于鉴定湘研5号,4个可用于鉴定湘研10号杂种纯度的引物。  相似文献   
49.
五节芒表型性状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25个表型性状和33对SSR标记,对53份五节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在不同五节芒种质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6.53%~69.82%,其中整株干重、三级花序数、二级花序数等性状变异较大,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表型聚类将53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大部分材料聚在第Ⅲ类群内,但仍有部分材料独立成群。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 26对SSR引物在53份五节芒中表现出多态性,这些多态性引物共产生8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4条,占91.3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86~0.374,平均为0.245。53份五节芒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93 2~0.965 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58 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0 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表明,种质资源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结果均表明五节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讨芒属植物种间杂交种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本文选择了芒属植物中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Micanthus.sacchariflorus)B0134和五节芒(M.floridulus)A0430种间杂交获得F1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重要农艺学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群体中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茎节数、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株重5个性状具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中亲优势率30.65%~584.12%,其中分蘖数、单株重达到了极显著的超亲优势;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叶长、叶宽、花序长和单茎重均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茎节数、株高、最大茎重由1对主基因控制;其他5个性状不存在主基因,只有多基因存在。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单株重与叶宽、分蘖数、单茎均重、最大茎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长和主茎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荻和五节芒杂交种后代中选择高产单株时应特别注重对分蘖数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