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贝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卫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实验操作简单和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微卫星标记是一种DNA分析手段,是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分子遗传标记。微卫星标记技术已经应用于贝类遗传多样性评估、种质资源保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4.
25.
小型水库养殖异育银鲫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在周家垅和申阴寺两座小(二)型水库进行试验。放养鱼种为鲢、鳙、鳊、草鱼、白鲫、异育银鲫。异育银鲫放养数量最多,占总放养尾数的34.3%。饲料以精、青料相结合,并施猪粪、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共产成鱼28385kg,产值129768.9元。其中银鲫5055kg、28418元。总投入产出比1:2.53。 相似文献
26.
中华绒螯蟹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随着养殖强度和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 ,水域环境日趋恶化 ,其病害愈来愈严重。特别是 1 995年以来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市的养蟹区暴发的“抖抖病”,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据有关资料报道 ,1 998年暴发“抖抖病”,江苏通州、浙江绍兴、江苏宝应养蟹损失都在 1 0 0 0万以上 ,估计全国范围内造成 1 0亿元以上的损失。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 ,有关其研究大多集中于形态、生理、生化、生态、营养、养殖等方面 ,而对其疾病病原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较少 ,因此… 相似文献
27.
塑料大棚养殖蚯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黄鳝、棘胸蛙 (石蛙 )等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对蚯蚓的需求日趋增多,养殖场配套养殖蚯蚓面积不断扩大。但有些养殖场由于没有较好掌握养殖技术,养殖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没有采用遮荫大棚及管理不当,导致蚯蚓数量锐减。近年来,我们开展了规模化的蚯蚓大棚养殖,并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全年每平方米可产蚯蚓 5公斤左右。现将大棚养殖蚯蚓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1蚯蚓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 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因生活环境不同,分陆栖蚯蚓和水栖蚯蚓 (水蚯蚓 )两大类。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蚯蚓有 2700多种,… 相似文献
28.
以等量混合的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计成脂肪水平为1.62%、3.71%、5.77%、7.96%、9.95%和12.01%的6种饲料进行60 d养殖对比试验研究了饲料中花(Hem ibarbus maculatus)幼鱼脂肪水平适宜量。结果显示:花幼鱼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花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投喂脂肪水平为7.96%的饲料花的生长最快,相对增重率为(1066.35±13.15)%;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蛋白质利用最高,蛋白质效率为(1.84±0.10);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饲料的利用最好,饲料系数仅1.39。研究结果表明:花幼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以5.77%~7.96%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把花幼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定为6%~7%。 相似文献
29.
30.
从患有穿孔病的中华鳖的病灶中分离到菌株N9910和N9911。用二菌株分别进行小白鼠和鳖的感染试验,均能使小白鼠死亡及鳖发病,感染鳖出现与自然发病鳖相似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的死亡鳖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测定,二菌株均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二菌株对氯霉素、菌必治、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均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