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1篇 | |
综合类 | 42篇 |
农作物 | 9篇 |
畜牧兽医 | 32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从日本大白兔血液中提取DNA,扩增出泌乳素受体基因(PRLR)外显子10,并对其进行克隆与测序,获得长度分别为208 bp和224 bp的2段序列,经过拼接得到1段418 bp的序列。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GenBank中的Blast分析表明,测序得到的日本大白兔PRLR基因与家兔的同源性为99%。通过与其他目动物比较,PRLR基因在不同目动物中同源性不高,而在同目动物中同源性很高,表明PRLR基因在同一目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2.
以大骨鸡为试验材料,采用光度比色、电泳等方法测定了谷丙转氨酶(GPT)、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全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乳酸脱氢酶(LDH)等目前公认的几种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结果表明:大骨鸡LDH没有多态性,AKP具有多态性,血清蛋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性别间GPT和AKP具有明显差异,全血G-6-PD活性很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一管6行布局是新疆滴灌冬小麦主要模式之一,研究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制定滴灌小麦优化灌溉制度.[方法]通过大田和小区试验结合,在冬前滴灌450 m3/hm2的基础上,设春后3 750、3 150和2 475 m3/hm2三个滴水量处理;采用烘干法测定毛管管下、毛管管间(离毛管45 cm)位置0~ 1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结果]1管6行模式下,管下和管间位置土壤水分分布有一定差距,春后滴水量为3 150和2 475m3/hm2处理管间位置在水分胁迫情况下,土壤水分含量有一定的波动变化,消耗利用了更深层土壤水分;3 750 m3/hm2处理管下及管间位置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稳定.[结论]在同等条件下,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大田灌水定额应确定在750 m3/(hm2·次)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舍饲辽宁绒山羊的饲养标准。【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将30只体质量相近、健康的2周岁辽宁绒山羊母羊,随机均分为5组,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92.6,100.6,110.2,121.2,131.9 g/kg)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体增质量和产绒性能(绒毛生长量、绒毛生长率、产绒量、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绒层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粗蛋白水平达到110.2 g/kg以上时,显著促进粗毛的生长(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10.2 g/kg以上时,能量表观消化率下降明显,与蛋白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纤维表观消化率与日粮中蛋白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辽宁绒山羊日粮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110.2g/kg。 相似文献
35.
36.
37.
1994年夏季,作者在长春首次进行扣蟹养殖试验。共投放三期蟹苗2.5kg,约6000只。出池时,回捕扣蟹6.4kg,回捕率为6.1%,扣蟹平均体重为18.5g/只。文中对养殖扣蟹的投饲,清塘,蟹池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8.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
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
面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面积仍然较小。
主要阐述了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概况,在广东省发展该模式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指出广东省稻
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存在应用面积少、产量低、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水肥管理落后、适宜于该模式的水稻品
种和田鱼品种较少以及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缺乏等问题。该模式在广东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提出未来
广东省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支持、完善技术规范和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 相似文献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