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了EPIC模型对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3-5月较低,深层(0.4~0.6 m)土壤水分在5-10月间可以得到较好恢复,适当增加氮肥投入,可以显著提高黑麦草最大叶面积系数和饲草产量,在刈割4茬的条件下,氮肥施入量不宜低于75 kg/hm2,且不高于225 kg/hm2;2)黑麦草田0~1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为0.86~0.95,RRMSE值为6.0%~17.2%,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动态变化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介于0.57与0.92之间,且大部分大于0.85;3)EPIC模型模拟的黑麦草叶面积系数和株高与观测值间的r值均大于0.90,在统计范围内模拟值和观测值间差异不显著;黑麦草产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大于0.90,ME值和R2间差异小于0.02。总体而言,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黑麦草生长过程,对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模拟较为准确,可以用来评价四川丘陵区以黑麦草为主的草粮轮作系统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3.
以籼稻品种蜀恢498(R498)及其通过EMS诱变产生的不同穗型籼稻突变体R816、R772、R449为试材,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不同穗型水稻穗部性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R498为弯曲穗型,R816和R772为直立穗型,R449为半直立穗型;直立穗突变体的穗长变短,比野生型短约17%,半直立穗与弯曲穗型在穗长方面无显著差异;稻穗抗弯曲能力表现为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弯曲穗型,直立穗突变体穗轴直径、穗下第一节直径及大小维管束数等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弯曲穗品种,半直立穗型的抗弯曲力显著大于野生型;直立穗突变体紧凑的穗部形态、更粗的直径以及穗颈中含有更多的大小维管束,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有利于稻穗保持直立。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穗型材料间物质积累差异,以及减库对水稻不同部位物质积累、转运差异的影响。【方法】以弯曲穗野生型蜀恢498和直立穗突变体R~221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比较研究减库处理对供试材料干物质积累及转运、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减库处理后茎鞘、叶干重显著降低,而穗干重显著增加,导致供试材料减弱叶的物质转运、穗茎鞘输出率与转换率降低;通过库容量的减少,使得库器官和输导组织活性增强,从而提高叶的转换率,使2种穗型水稻千粒重及结实率提高。减库对弯曲穗型材料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直立穗大。【结论】直立穗与弯曲穗从抽穗期至成熟期这一过程,它们物质积累、转化存在显著差异,且库容量减少会抑制弯曲穗叶片物质输出,有利于直立穗叶片光合产物转运到籽粒。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西科恢系列水稻品质性状遗传特性。【方法】以西科恢2928、西科恢768、西科恢4761、蜀恢498、雅恢2115为父本,以冈46A、内5A、宜香1A、B2A为母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20(4×5)个杂交组合,并对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RVA谱特征值进行测定。【结果】(1)参试杂交组合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崩解值、回复值的变异系数较大,依次为61.26%、51.28%、36.53%、21.07%,具有较大的改良潜力;(2)西科恢2928、西科恢4761、宜香1A、内5A的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较好,利用其配组,可以选配出品质性状优良的杂交水稻组合,如内5A×西科恢2928,直链淀粉含量为21.63%,蛋白质含量为11.15%,具有较好的品质性状;(3)组合间方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差异极显著,表明品质性状既受到亲本的遗传加性效应影响,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4)各品质性状基因型方差贡献率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受亲本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峰值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结论】在选育品质优良的杂交水稻组合时,既要选用优良的亲本进行配组,同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秸秆还田对土壤还原性和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及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栽培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苗期根系数量、质量、体积、长度和伤流强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日均变化量(RCEH值)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日均变化量(RCRRM值)和土壤二价铁含量日均变化量(RCFe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水稻移栽后14~18 d土壤RCEH值最低,移栽后10~14 d和14~22 d土壤RCRRM值(0.28~0.62 cmol/(kg·d))和RCFe值(5.0~31.6μg/(kg·d))达到最大。2)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与覆盖相比,油菜秸秆翻埋对水稻根系伤流日均变化量(RC_(RBI))的影响时间更长,水稻根系体积日均变化量(RCRVT值)和质量日均变化量(RCRQT值)的缓慢增长期延长了4 d。3)水稻移栽后10~22 d,油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最显著;移栽后27~32 d,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程度显著降低。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水稻苗期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显著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和根系活力(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在四川油稻两熟区,油菜秸秆还田量以全量还田为宜,适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以油菜秸秆翻埋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69.
70.
为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的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以冈优188、菲优188、蓉18优188、金优188、福伊188、川绿优188、成丰优188等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所有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以Ⅱ优838作对照,研究重穗型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之间在产量性状和物质积累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该系列组合穗大粒多,平均穗长25.33 cm,平均穗着粒数205.80粒,平均产量达10.39 t/hm~2,较对照高13.4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乐恢188系列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和抽穗后穗的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孕穗后各生育时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高31.40%、14.11%、23.52%、14.79%,抽穗和成熟期穗干重分别较对照高38.31%和19.38%。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系列品种营养生长期的物质积累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影响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灌浆期穗重,因此生产上在注重前期田管的同时,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保证灌浆充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