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1篇
  17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2 毫秒
81.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油菜田节肢动物的物种构成、物种性质、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集中度及其时间动态和主要种群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油菜田优势种为蚜虫、油菜潜叶蝇和蜘蛛类;节肢动物群落4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均呈一定的规律性,其中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规律性最强;油菜田中主要节肢动物的垂直结构呈聚集型分布,其在油菜上的分布部位主要同物种对寄主营养需求相关。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作为实验藻种,将浓度为107 CFU/ml的菌株A3分别加入到4种微藻的单种藻液、2种藻混合藻液、3种藻混合藻液中,每48 h观察藻细胞形态并统计藻细胞数量,实验周期为10d,以探究菌株A3对4种微藻的溶藻效果.结果显示,在单种藻实验中,加菌组锥状斯氏藻细胞于第1天失去运动活性,细胞拉长变形,第5天细胞壁破裂溶解,第10天细胞密度为7.07× 102 cells/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 104 cells/ml (P<0.05);实验期间,加菌组蛋白核小球藻细胞形态保持完整,第10天藻细胞密度为2.58× 107 cells/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9× 107 cells/ml (P<0.05);加菌组四尾栅藻细胞形态保持完整,与对照组藻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加菌组条纹小环藻细胞于第8天溶解,第10天对照组与加菌组藻细胞密度分别为4.38× 105 cells/ml、1.78×105 cells/ml,加菌组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藻实验中,菌株A3对各种微藻的溶藻效果与单种藻实验结果类似,菌株A3对锥状斯氏藻生长具有显著的溶藻作用,对蛋白核小球藻与四尾栅藻无溶藻作用,对条纹小环藻生长具有较弱的溶藻作用.研究表明,菌株A3具有溶藻选择性,对锥状斯氏藻具有显著的溶藻作用,而对其他3种藻无溶藻作用或溶藻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3.
鸢乌贼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胴体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比较了酶解液中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抗氧化特性,探讨了温度、p H和光照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功能特性(包括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吸水性、持水性和吸油性等)。结果表明,鸢乌贼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在酸性偏中性的环境中能较好地保持其抗氧化活性,日光照射会降低其抗氧化能力。此外,酶解产物还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起泡性、吸水吸油能力等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84.
为建立以生物胺变化预测腌干鱼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安全食用货架期的回归方程,以多脂的腌干带鱼和低脂的腌干金线鱼为原料,研究其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主要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初步建立分析腌干鱼制品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腌干带鱼和金线鱼在贮藏过程中p H、水分含量和Aw不断下降。葡萄球菌及微球菌、乳酸菌、菌落总数在贮藏3周内呈上升趋势,从第4周开始逐渐下降,而假单胞杆菌和肠杆菌在贮藏第4周之后未检出;组胺、尸胺和腐胺为腌干鱼贮藏过程主要胺类物质,呈上升趋势。5种生物胺(组胺、尸胺、腐胺、色胺、酪胺)、总生物胺量、生物胺相关指标、理化指标、假单胞杆菌均与贮藏时间高度相关,微生物中只有假单胞杆菌与生物胺及其相关指标有相关性;生物胺与理化指标也呈高度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腌干鱼制品货架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在杂交水稻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关键就是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不仅可降低杂交稻生产的成本,同时也可提高水稻产量.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在制种过程中必须做到三系配套的亲本花期相遇.本试验旨在通过对4个杂交稻粳稻组合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在开花期进行系统观察,以便摸清它们的开花习性,以及与温度、湿度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86.
在混流泵进水流道内通常会存在一些漩涡,如果不设置任何防涡消涡装置,会导致喇叭管内流态混乱,叶轮室内发生脱流、漩涡等现象,从而增加泵内的水力损失、降低泵装置的效率,甚至会引发机组的振动。为此,以国内某混流式泵站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混流泵的全流道进行三维定常湍流计算。结果表明,M型防涡装置可以防止混流泵进水流道后壁附近出现漩涡,改善进水流道和喇叭管内水流流态;在进水流量大于最优工况流量时,M型防涡装置能够提高混流泵装置的效率,增幅最大可达2.18%。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添加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脂肪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腌制品质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添加酶制剂对腌制罗非鱼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感官分析的影响,并比较新鲜罗非鱼、食盐腌制组、低盐加酶腌制组中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75 mg·g~(–1),比对照组高19.05%,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5.65%、23.78%和40.57%,感官评分为89,比对照组高10.56%;中性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81 mg·g~(–1),比对照组高28.57%,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4.24%、24.82%和40.94%,感官评分为88.5,比对照组高10.63%;脂肪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鱼肉的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67 mg·g~(–1),比对照组高4.69%,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3.97%、22.20%和43.85%,感官评分88.5,比对照组高11.32%。按照3种外源酶最适浓度混合腌制,实验证明能增加风味物质的生成(尤其是醇类、酮类),有效提高腌制效率,改善腌制罗非鱼的风味。  相似文献   
88.
以葡聚糖、褐藻寡糖、葡萄糖、乳糖为糖基供体实现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肌原纤维蛋白糖基化改性,分析了不同糖的种类及改性时间对蛋白溶解性、结构、乳化性、起泡性等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与不同种类的糖质量比1∶1反应12 h后,SDS-PAGE分析显示糖基化产物分子量明显增大,小分子糖与肌原纤维蛋白反应更快;糖基化反应使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性显著提高,表面疏水性降低;此外,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明显改变,β-转角含量显著升高,β-折叠含量降低。糖基化反应未能改善肌原纤维蛋白的热稳定性。反应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具有更好的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但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糖基化后在高离子浓度氯化钠(Na Cl)溶液中比在低离子浓度溶液中具有更高的乳化和起泡能力。同时,经糖基化改性的蛋白在低离子浓度时的溶解性和起泡能力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9.
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种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落叶松防御物质单宁的诱导作用,利用喷雾处理和香草醛比色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诱导作用,及对其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喷施茉莉酮(ZJ)、茉莉酸甲酯(MJA)和茉莉酸(JA)后,2种树体针叶内单宁含量增加或减少波动明显,诱导作用可持续10~20天。茉莉酮对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较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显著;但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均明显影响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0.01mmol·L-1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明显变化;0.01mmol·L-1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对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影响显著。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长白落叶松。总之,喷施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系统增加或减少,并具持效性;2种落叶松对外源茉莉酸类物质的应激反应不同,兴安落叶松的应激反应强度大于长白落叶松。  相似文献   
90.
利用活菌菌饼法和滤纸片法研究筛选64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试。菌饼试验结果显示,11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株数的17.2%,抑菌圈在Φ(8.7±0.3~16.2±0.2)mm间。滤纸片试验结果显示,12株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数的18.8%,抑菌圈在Φ(8.7±0.3~28.2±0.4)mm间。2种方法的最高活性菌株不一致,但最高活性菌株(B30、F52)和同时显示较高活性的菌株(B14、B30、B32、F7、F52)被测出都含有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结果推测,对无乳链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菌株可能含有甾体及三萜类物质。结果为深入研究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抑制奠定基础,也为生物防治罗非鱼病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