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干物质贮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有效成分的化学调控剂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自主研发的微量元素拌种剂(WB)、黄酮类叶面喷施剂(Phu)、磷胺类叶面喷施剂(Pan)以及拌种组合喷施制剂(Whu和Wan)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籽粒灌浆过程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B、Whu和Wan处理均能增加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16.51%以上。与喷施自来水(CK)相比,WB、Whu和Wan处理对各生育期冬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具有增加效应;所不同的是,WB处理对冬小麦的促进效应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凸显,而Whu和Wan处理对小麦开花后的促进作用更大;并且Whu处理的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和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较CK提高了13.42%和17.96%(P0.05)。开花43 d内,各处理均能延长小麦的籽粒灌浆持续期,且Wan处理使灌浆持续期延长了3.82 d(P0.05),Phu处理使小麦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5.71%和5.76%(P0.05)。说明不同化学调控剂对小麦的增产作用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以及籽粒灌浆有关,并且拌种和叶面喷施组合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2.
以河南省商丘地区为研究区域,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对WOFOST模型和SHAW模型进行本地化标定,利用WOFOST-SHAW模型模拟2016年冬小麦拔节期-成熟期冠层0~80 cm高度每小时气温的变化特征,并将其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WOFOST-SHAW模型模拟的冬小麦冠层,除了80 cm高度,气温的模型效率均大于0.90,超过75%的模拟气温的绝对误差在-1.5~2.5℃之间,说明冠层气温的整体模拟精度较高。WOFOST-SHAW模型对冬小麦冠层各高度的日最低气温的模型效率平均值为0.86,日最低气温模拟值偏高0.53℃,说明冠层日最低气温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同时冬小麦易受冻高度层模拟气温能准确地反映0℃以下的冠层日最低气温,因此,WOFOST-SHAW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冠层气温,提升SHAW模型的适用性,可为冬小麦晚霜冻害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以河南省商丘市为研究区,首先采用OAT(One-at-a-time)方法对WheatGrow模型的输入品种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抽穗期的开始日期作为约束条件构建代价函数,引入SCE-UA(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method de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算法求解得到最优作物品种参数组合,并利用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田间实验资料对SCE-UA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本早熟性参数对穗分化期的模拟结果影响最显著,温度敏感性参数比光周期敏感性参数和生理春化时间参数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生理春化时间的敏感度最低。基于优化后的参数得到的穗分化期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均小于3 d,表明SCE-UA算法可以有效地获取WheatGrow模型最优品种参数组合。本研究可为WheatGrow模型品种参数的调整优化和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河流输送大量的陆源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到海洋,沉积到近海海盆。随着陆源和海源沉积物在盆地的逐渐堆积,这些陆源微生物被埋藏,进而逐渐演变为沉积物中固有微生物群体的一部分,是研究微生物环境适应与进化的理想生态系统。本课题组从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 337航次的一个西太平洋煤层岩芯(1 999 mbsf, meter below the seafloor)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细菌泛酸枝芽孢杆菌19R1-5(19R)。研究发现,19R与分离自陆源土壤的泛酸枝芽孢杆菌DSM 26(26T)相比,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DNA杂交同源性高达91.7%。我们将19R和26T作为研究对象,从比较基因组的角度对19R的来源和代谢潜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自海底深部的19R来源于陆地;同时,19R较26T拥有3个额外的磷酸葡萄糖转移酶系统(PTS),提示19R具有更强的糖利用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原位中特殊的营养环境,研究结果对探索海底深部生物圈微生物的来源及其在深海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正>氟磺胺草醚作为大豆田常用除草剂,在一天内选择的喷药时间不同,所产生防除杂草的效果也不一样。本试验通过对氟磺胺草醚一天内不同喷药时间除草效果及产量结果的对比后,为田间生产找出氟磺胺草醚一天内最佳喷药时机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大豆品种:北豆14。试验药剂:12.5%氟磺胺草醚乳油,由黑龙江绿洲农药厂生产。1.2试验设计2010年秋季深松、交叉耙地、秋起垄、秋施肥。2011年5月8日用福田雷沃904轮式拖拉机播种,播种  相似文献   
36.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农民习惯耕作方式措施的基本苗、出苗率、越冬期群体数、拔节期群体数、成熟期群体数较少,同时土壤水分、抗寒能力、产量也较其它处理差;翻耕和耙实镇压可以明显提高基本苗、出苗率、越冬期群体数、拔节期群体数、成熟期群体数,减轻小麦冻害,并能提高小麦产量,其中翻耕+耙实镇压效果较为明显,且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翻耕和耙实镇压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抗霜冻能力,其大小依次均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  相似文献   
37.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方法]于2006~2007年统计28个不同成熟期、穗型小麦品种遭遇晚霜冻害的伤害率,调查各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结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早熟小麦品种平均伤害率(冻伤率、冻死率)最大,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小。各品种各级冻害均有发生,0、1级冻害占很大比重。大穗型小麦品种伤害率最大,中穗型品种次之,多穗型品种最小。1级冻害3种穗型相差不大;2级伤害多穗型最低;3、4级冻害大穗型偏高。冻害程度的轻重和小麦发育时期的早晚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熟的大穗品种冻害程度最重,晚熟的中穗品种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38.
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寻找在不同水肥条件下达到“高产、稳产、增产”的优化配合方案.结果表明,在W3(底墒水+拔节水+灌浆水)、N3(16 kg/亩)条件下可以实现水肥高效配合,在此条件下周麦22产量、千粒重、穗粒数以及亩穗数均为最高,分别为566.3 kg/亩、47.9 g、43.8粒/穗、52.8万/亩,但与其他处理组合的显著性差异不尽相同;越冬期总茎数以N5(24 kg/亩)最高,拔节期、成熟期群体均以W3N4(20 kg/亩)处理组合为最高,成穗率则以W3N3(16 kg/亩)处理组合最高.  相似文献   
39.
2011年小麦返青前豫东地区小麦黄苗现象表现明显,并有其自身特点。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其中黄淮等地偏少6~8成。黄淮区域平均降水量仅61.7mm,较常年同期少约5成。由于持续降水偏少.中国北方冬麦区遭遇本世纪以来历史同期最严重的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40.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能明显促进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增加,且与旋耕存在显著性差异;深耕和旋耕后耙实镇压也能显著提高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和群体数,而翻耕+镇压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其中,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均比翻耕+旋耕多1.75%~9.37%,比旋耕+耙实镇压多9.83%~15.22%,比旋耕多13.61%~21.26%。此外,翻耕和镇压表层土壤措施均可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对小麦亩穗数和产量影响较大,而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