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95篇
  114篇
综合类   767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532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揭示煤炭资源开采对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以徐州沛北矿区为例,应用GIS、景观生态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了煤炭开采对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2014年间沛北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减少,工矿建设用地和塌陷水体持续增加;景观呈破碎化和均匀化趋势,景观分形特征趋于简单化和规则化。进一步对景观指数突变检验分析可知,耕地最大斑块指数和集聚度指数分别在1999年和2001年出现突变点;塌陷水体的最大斑块指数自1995年起持续上升,而集聚度指数呈显著上升—变化不显著—显著上升的趋势。煤炭持续大规模开采导致地面塌陷、积水,耕地损毁以及快速城镇化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矿区土地复垦,耕地、水体面积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小,对塌陷地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结果对矿区土地复垦和受损生态景观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2011年以来,江西省按照强监管、促服务、抓队伍、提能力的工作思路,强化手段,扎实工作,开创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和种子检验工作新局面。但在适应新形势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对2011-2019年江西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和种子检验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进行回顾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63.
闫洪颖  胡文冉  范玲 《棉花学报》2009,21(6):456-46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新疆特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6号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在10 DPA纤维细胞初生壁形成期,液泡占据纤维细胞中央,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初生壁较薄且厚度均匀;在20 DPA时,纤维在初生壁内已明显有一层薄薄的次生壁的形成,细胞质中细胞器部分解体;随后次生壁增厚速度逐步加快,在30 DPA到40 DPA之间,纤维平均增厚速度约为每天0.139 m,在40 DPA到50 DPA之间,纤维平均增厚速度约为每天0.47 m。纤维细胞次生壁向内层逐步层层加厚,形成“日生长轮”。随着纤维细胞的脱水成熟,纤维细胞次生壁增厚使纤维中腔只剩下一条窄缝。观察结果表明,虽然特早熟陆地棉发育进程快,开花早,但纤维细胞的发育进程与所报道的其它棉花品种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64.
基于ST-LSTM的植物生长发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早预知植物生长发育是智能育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植物表型难以精准预测和模拟的问题,利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空间和时间依赖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长短时记忆网络(Spatiotempor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ST-LSTM)的植物生长发育预测模型,实现植物生长发育的预测。首先,通过微调Mask R-CNN模型实现识别、提取植物掩模,预处理具有时空相关性的植物生长发育图像序列,构建植物生长发育预测数据集。然后,基于ST-LSTM建立植物生长发育预测模型,利用历史生长发育图像序列,融合时空深度特征,预测植物未来的生长发育图像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预测的图像序列与生长发育实际图像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似性,首个预测时间节点的结构相似度为0.874 1,均方误差为17.10,峰值信噪比为30.83,测试集的冠层叶面积、冠幅和叶片数预测R2分别为0.961 9、0.908 7和0.915 8。该研究实现了基于植物生长发育图像序列的生长发育预测,有效减少了田间反复试验的时间、土地和人力成本,为提高智能育种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5.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4份枇杷种质果实11个性状的分布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果实纵经、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形指数、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宽度和深度等11个性状存在广泛的分布,变异系数在11.81%~48.92%之间,分布区间以单果重为最大,果形指数为最小;(2)果形指数不能完全反映果实形状;果形指数在0.91~1.10之间的种质果形最为丰富;(3)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可食率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果实纵经、单果重、萼筒深度、可食率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6.
播期对吉林省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吉林省主栽品种通单258、华科425、农华106为材料,进行5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8日(T1)、5月4日(T2)、5月11日(T3)、5月18日(T4)、5月25日(T5)。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缩短,并且播期越晚,干物质积累量越低。玉米开花期前,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花后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快于早播处理。推迟播期,不同品种百粒重降低,产量下降,T1处理产量与T4、T5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时早播,有利于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7.
分子量是聚合物的重要特性之一,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是研究苯丙烷类结构的反应、物理化学特性和评价其改性产物质量的内容之一。本研究以陆地棉TM-1成熟纤维为材料,分别利用酶解-温和酸解木质素法和二氧六环法提取棉纤维中木质素,结合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调查和评价2种方法获得的棉纤维中木质素的相对分子量。结果表明,经二氧六环处理提取的棉花纤维中的木质素(dioxane lignin,DL)的重均分子量为2924g mol~(–1)、数均分子量2403 g mol~(–1),略高于由酶解-温和酸解处理提取的木质素(enzymatic hydrolysis-mild acidolysis lignin,EMAL)的重均分子量(2169 g mol~(–1))和数均分子量(1970 g mol~(–1)),EMAL的多分散系数稍低,说明木质素的均一性比DL高。表明EMAL法提取的木质素更适用于分析棉纤维中木质素的相对分子量。利用EMAL法分析棉纤维中木质素相对分子量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的木质素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938~2169 g mol~(–1),数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857~1970 g mol~(–1),多分散性系数在1.09~1.74间,均小于2。重均分子量与纤维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数均分子量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纤维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8.
枇杷属植物落黄叶片颜色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种质落黄叶片有红褐色、金黄色、紫红色等24种代表性色泽。通过便携式色差仪观测枇杷属10个种176份种质落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色泽参数,探讨落黄叶片颜色的遗传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枇杷属植物落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色泽参数L、a、b值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8.65%~185.30%,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5,说明落黄叶片色泽变异多样;(2)不同种质类群间和不同来源地类群间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均较明显,呈现出栽培驯化程度越高,落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b值变异系数越小和a值变异系数越大的趋势;云南、贵州、福建地区的类群多样性指数较高;(3)系统聚类将落黄叶片正面色泽划分成12组,背面分成10组,且各组内所包含的枇杷种质类型差异大;(4)L值、b值对落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系统聚类分析贡献率均较大,落黄叶片正面L值与背面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5)落黄叶片颜色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枇杷属植物形态学特征描述的补充,为枇杷属植物的鉴别和利用提供新的参考,对枇杷分类研究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9.
<正>新疆常年干旱少雨,膜下滴灌技术是自治区重要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加快杂交玉米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审定和更新换代步伐,以几年经过大量研究组配出的杂交品系为对象,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干旱少雨,覆膜滴灌条件下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加快筛选出适宜新疆推广种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