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2篇
  25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垄膜沟灌、单蔓整枝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5个厚皮甜瓜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黄金7号品质好,抗逆性适中,折合产量最高,较当地主栽品种西州蜜25增产38.94%;甘甜120次之,折合产量较西州蜜25增产21.15%,抗逆性强.这2个品种均为中熟品种,经济潜力大;银峰和都蜜橙5号抗逆性强、品质好,折合产量分别较西州...  相似文献   
52.
试验结果表明 :FRONTIER -p72EC 675、90 0、112 5、2 2 5 0ml/hm2 各处理能有效防除大蒜田各种杂草 ,且防效随用量增加和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从效果、效益和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用量以 112 5ml/hm2 为宜。  相似文献   
53.
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在降水分类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支持向量学习机(SVM)是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模式分类器,将SVM方法应用于降水异常的分类预测中尚属首次。主要利用1958—2003年逐月的74个环流特征量、NINO 3,NINO 4海温指数、相关区域海平面气压、500 HPA、100HPA有关指数资料等,分别建立了四川盆地5片区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50%(特多)和小于-50%(特少)的2个SVM推理模型,并进行了降水分类预测试验和2005年1-3月实际预测,结果显示出所建SVM推理模型的Ts评分较高,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展示了SVM的优越性和推广前景,可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4.
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露地栽培条件下,人为控制厚皮甜瓜单株留叶数,形成不同的叶果比,分析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探讨叶果比对甜瓜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果比减小叶片生理活性增强,表明增加库的能力,可以增强叶片的生理活性,但叶果比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叶片的生理活性不仅不增强反而会减小,这是因为源的减少促进了叶片的早衰,黄河蜜、银峰、玉金香适宜叶果比分别为66、48、30,说明对一个特定品种来说,都有一个源库协调的问题,过多或不及,均不利于延缓叶片的衰老.相同叶果比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下降幅度和丙二醛上升幅度,黄河蜜>银峰>玉金香,说明大果型品种对摘叶处理反应比银峰中果型和小果型更为敏感.生产实践中,通过整枝减小叶果比,对特定的品种形成适宜叶果比来延缓叶片的衰老,大果型品种叶果比>中果型>小果型.  相似文献   
55.
生物炭施用对农业生产与环境效应影响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炭(Biochar)因其特殊性质而被广泛应用在土壤改良和固碳减排等方面,因潜力很大,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生物炭性质不仅因生物质制备材料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还受到热解温度和工艺的影响。同时,生物炭性质和土壤条件差异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改良土壤效果和固碳减排成效。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物炭在农田水土环境及固碳减排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生物炭在农业领域、固碳减排及盐碱地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存问题,并对生物炭在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泛应用生物炭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6.
胡敏  赵晓菊  张奕婷  樊雪  李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49-151,154
[目的]优化绿豆核酸酶的提取条件并测定其活力。[方法]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p H、芽长几个因素对从绿豆芽中提取核酸酶的影响,优选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并进行活力测定。[结果]提取时间20 h,料液比1∶12(g∶m L),p H 3.0,芽长是绿豆长的4倍时,绿豆核酸酶酶活最高为478.86 U/m L。影响绿豆核酸酶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p H、料液比、芽长。采用饱和度为80%的硫酸铵盐析沉淀后,酶活达1 569.6 U/m L,较提纯前提高了2.28倍。[结论]该研究可为核酸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不同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在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同时筛选出适宜灌区玉米种植的地膜覆盖类型。试验设置普通地膜、生物地膜、液态地膜和不覆膜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对玉米出苗率、生长状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地膜覆盖条件下各指标与普通地膜覆盖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出苗率平均较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高7.65%和8.24%,差异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生物地膜覆盖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P<0.05),且在玉米生育前、中期差异性更为显著。生物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平均较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高12.63%和14.69%,水分利用效率高13.55%和20.47%,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分析,河套灌区春玉米种植适宜采用生物地膜覆盖的方式。  相似文献   
58.
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值及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不施生石灰和生石灰用量0.3、0.9、1.8、2.4、4.8 g/kg,共6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生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值动态变化、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土壤pH值与有效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生石灰的施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酸度。培养到第90 d,生石灰用量4.8、2.4、1.8g/kg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8、1.16和0.74个pH单位。施用生石灰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土壤无机氮影响显著。生石灰用量在0~2.4 g/kg范围内,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增幅为12.4%~146.8%,当生石灰用量2.4 g/kg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铵态氮的变化趋势则刚好相反,随着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着生石灰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对于土壤速效钾来说,当生石灰用量0.9 g/kg,其含量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降幅为2.9%~21.7%。施用生石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Ca含量,且随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增幅为32.3%~543.0%。生石灰的施用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Fe、Mn、Cu、Zn的含量,且当生石灰用量≥2.4 g/kg时,土壤有效Mn、Zn含量均已处于极其缺乏的状况。土壤pH值与土壤全氮、铵态氮、速效钾、有效Fe、Mn、Cu、Zn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有效Ca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有效Mg则符合二次函数,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土壤养分与土壤酸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在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时,要特别注意其施用量及土壤有效Mn、Zn等微量元素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59.
对自然保护区3只患皮肤病岩羊进行临床检查、病原分离鉴定、血细胞常规测定和病理解剖学观察,确诊为岩羊患疥螨病致死。  相似文献   
60.
探讨了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与知识中心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图书馆实现由文献信息中心到知识中心转变的必然性、条件和这种转变对图书馆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