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1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聚氰胺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来,三聚氰胺陆续在众多动物性食品中被检出,引起了公众对三聚氰胺的密切关注和恐慌。为让公众对三聚氰胺有所了解,就三聚氰胺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2.
本文尝试将经济学中的功率谱分析(BP滤波)与统计学中的Fourier模型相结合,先利用BP滤波选出对气候产量波动影响较大的周期,再对这些周期建立Fourier模型来拟合气候产量;同时运用多项式模型拟合趋势产量,并用滞后模型对残差进行修正,以提高粮食单产预测的精确度。利用1961-2000年粮食单产序列数据,分别采用Fourier方法和多项式滞后方法、BPNN法和灰色模型法建立模型,以2001-2012年粮食单产数据进行拟合检验。将这3种方法拟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引入的模型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利用模型对粮食单产进行中长期预测的结果表明,2013-2017年中国粮食单产将稳定在6018.6~6466.7kg·hm?2。BP神经网络法模拟的粮食单产虽然拟合相对误差较小,但模型不能得到直观解释,在预测时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灰色模型模拟的粮食单产相对误差高达35%,与实际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反映出Fourier模型和多项式滞后模型在粮食产量预测中,其精确度更高且更直观,能够用以预测未来粮食单产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构建了生猪发酵床养殖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生猪发酵床养殖的第一主成分为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生猪发酵床养殖适宜在地方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率先推进.  相似文献   
24.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AF494042株ORF5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扩增出PRRSV河南09分离株(HN-09)的ORF5基因,经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后,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并利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25.
本文主要介绍了李树上常见的李袋果病、褐色穿孔病、流胶病及疮痂病的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母猪精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合成以及传统饲粮供给的精氨酸并不能满足母猪的最佳营养需要,因此需外源添加,其对母猪胎盘、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精氨酸的理化特性、合成与分解代谢以及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阐述精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重点阐述精氨酸营养调节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7.
种子包衣进行种子消毒,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种子萌发,实现一播全苗壮苗早发,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常规技术,也是促进作物良种化、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003年,133团全面应用通过前五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中选出的具有包衣性能好,适宜本区棉种包衣的配方剂型——26%多福甲枯悬浮种衣剂。推广应用面积5600多公顷,表现良好,效果十分显著。为北疆推广应用棉花良种包衣技术奠定了基础。1种衣剂对棉种发芽率的影响严格按照26%多福甲枯悬浮种衣剂的说明使用,药种以1∶50比例进行机械包衣,然后随机取样,三次重复,在种子发芽室内作发芽…  相似文献   
28.
小肽的营养作用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反刍动物小肽的产生与降解、小肽的吸收机制与营养作用等,分析了影响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探讨了小肽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
旨在分析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悬浮培养的猪肾细胞LLC-PK1上的增殖特性,为PDCoV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细胞材料。采用逐步降血清法优化LLC-PK1细胞悬浮培养工艺;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PDCoV适应性细胞株;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PDCoV对LLC-PK1细胞的感染性;分别对PDCoV接种LLC-PK1悬浮细胞的初始密度、MOI、收毒时间、TPCK胰酶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悬浮培养条件。成功筛选出可高效增殖PDCoV的单克隆悬浮细胞株LLC-PK1Sa,且利用其增殖的PDCoV可特异性的感染LLC-PK1细胞;PDCoV按MOI为10-3接种于密度为2×106 cells·mL-1的LLC-PK1Sa细胞,当TPCK胰酶终浓度达到7.5 μg·mL-1时,接毒后48 h收获的病毒液滴度最高。本研究首次实现了PDCoV在LLC-PK1Sa悬浮细胞中的高效增殖,并对悬浮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可为PDCoV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0.
猪Delta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 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发现的仔猪腹泻类冠状病毒,感染仔猪主要表现出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等临床症状,和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临床症状极其类似,且临床上混合感染病例较多,单靠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很难辨别这2种疾病,因此建立同时检测且能区分PDCoV和PEDV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参照GenBank登录的PDCoV M基因和PEDV ORF3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克隆构建重组质粒pMD-18T-PDCoV-M与pMD-18T-PEDV-ORF3,测序验证后,分别以此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了能同时检测PDCoV和PEDV的SYBR GreenⅠ双重荧光RT-PCR方法,并对其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等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所建立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试验成功建立了能同时检测PDCoV和PEDV的SYBR GreenⅠ双重荧光RT-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PDCoV和PEDV分别是28.6拷贝/μL和99.6拷贝/μL的质粒浓度,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在同样扩增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仅能检测出PEDV和PDCoV,而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等均不产生特异性扩增曲线。将所建立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以及单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对198份临床收集的仔猪腹泻样品进行PEDV和PDCoV检测,结果显示,PDCoV阳性样品41份,阳性率为20.7%;PEDV阳性样品59份,阳性率为29.8%;同时感染这2种病毒的样品17份,阳性率为8.6%。与单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PEDV和PDCoV的检出率一样,符合率10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DCoV和PEDV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能同时准确地检测PDCoV和PEDV,这为PDCoV和PEDV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