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91.
通过对贞苓增免散进行定性鉴别、定量分析,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女贞子、茯苓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贞苓增免散中特女贞苷的含量,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4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同时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贞苓增免散中茯苓多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硫酸-蒽酮溶液为显色剂,在620 nm处测定OD值。结果显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无阴性干扰、专属性强、分离度高,能有效鉴别女贞子、茯苓;加样回收试验测得特女贞苷与茯苓多糖的含量分别在0.03~0.30 g/L、0.052~0.100 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8%、99.20%,RSD分别为2.17%、2.22%;高效液相法测得贞苓增免散中特女贞苷含量为12.3 mg/g;硫酸-蒽酮法测得0.1 g/L中贞苓增免散中茯苓多糖含量为0.077 8 mg。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稳定性、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贞苓增免散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2.
为证实蟾酥注射液对仔猪白痢的治疗效果及筛选出最佳治疗剂量,通过设定高、中、低3个热量的蟾酥注射液对猪自然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仔猪白痢)进行治疗,并以穿心莲注射液为对照,结果表明,蟾酥注射液高、中剂量组与穿心莲注射液对照组疗效相当,疗效确切,低剂量组则疗效较差.表明蟾酥注射液对由自然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仔猪白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推荐剂量为0.2 mg/kg,肌内注射,2次/d,连用3d为宜.  相似文献   
193.
为研究猪链球菌2型(S.suis2)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诱导菌株的gyrA和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与亲本药物敏感菌株和自然耐药菌株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对比,所有耐药诱导菌株GyrA QRDR均无特征性的氨基酸变异;而有62.5%耐药诱导菌株(5/8)的ParC QRDR在第83位氨基酸突变为赖氨酸.应用质子能驱动型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药后,CCCP可以使耐药诱导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8倍~32倍.交叉耐药性结果显示,耐药诱导菌株获得了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94.
为了验证大肠杆菌分离菌的致病性,采用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对小鼠有致病力的分离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剂量组均引起仔猪腹泻,临床症状典型,从试验病猪回收到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证实与攻毒菌一致。试验的分离菌对供试仔猪具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95.
采用小鼠为实动物,以攻击强毒的方法,从数种多糖中筛选出8301多糖,给小鼠肌注,较对照组延长存活时间36h,该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禽巴氏杆菌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6.
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芯片是由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微加工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生物学分析检测功能的微型器件,以DNA芯片和PCR、毛细管电泳及介电电泳为代表。九十年代以来,在人类基因组实施计划的推动下,DNA芯片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具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开始发挥作用。DNA芯片技术能够同时分析成千上万个基因或基因组,研究与疾病诊断相关的基因序列,可用于药理基因组学研究与基因重复测序工作,它在药学领域将对于药物靶标的发现、多靶位同步超高通量药物工筛选、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药物活性和毒性评价等领域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美国Affymetrix公司已开始与Merck公司、Hoffmanlaroche公司等合作,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新药筛选;Incyte Pharmaceuticals,Synteni,Nanogen等公司也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新筛选,以期从天然药物或合成物中筛选出基因相关药物。  相似文献   
197.
为探讨蕨麻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作者应用超氧阴离子荧光探针HE标记脾脏淋巴细胞后,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脾淋巴细胞内HE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经H2O2诱导处理的脾细胞中NADPH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蕨麻多糖能使脾淋巴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强。表明蕨麻多糖(PAP)能够拮抗由H2O2引起的酶活性降低,促进细胞NADPH氧化酶的活性的恢复,从而影响免疫细胞呼吸爆发功能。  相似文献   
198.
椿树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椿树药用部分的生理活性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本文从香椿和臭椿两种易被人们混淆的树种分类学上入手,对其各自的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以及历代的临床应用作了一个基本的综述。使我们认识到椿树:是一来源丰富,成本低廉且有很好药用价值的中药植物。  相似文献   
199.
200.
黄芪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群接种鸡新城疫(ND)疫苗后,有时还会出现散发新城疫病例,甚至群发,其主要原因是疫苗保护率低和某些免疫抑制因素所致.而黄芪多糖(APS)是中草药黄芪中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活性成分,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活性,诱生干扰素等作用 [1~6].本研究采用APS为免疫增效剂,与ND疫苗配合应用,以探讨APS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影响,旨在研制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