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278篇
农学   279篇
基础科学   191篇
  191篇
综合类   1579篇
农作物   334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978篇
园艺   332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以杂交魔芋球茎为外植体,以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的MS为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魔芋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增殖、分化以及植株再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6-BA浓度在3.0 mg/L时,对魔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0%;6-BA与NAA配合使用时,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6-BA浓度在0.5~1.0 mg/L、NAA浓度在0.1~0.5 mg/L时,成苗率均较高,其中6-BA浓度在1.0 mg/L、NAA浓度在0.1 mg/L时,愈伤分化率最高,达到84.4%,成苗率达到253%;NAA浓度在0.2~0.5 mg/L时,生根率最高,达到247%。综合以上不同浓度及激素配比的作用效果,认为适合杂交魔芋麻杆球茎植株再生的最适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6-BA 3.0 mg/L;最适愈伤分化及芽分化培养基是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NAA 0.2~0.5 mg/L。  相似文献   
232.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纯化的PEDV 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 ELISA 反应条件,建立了间接 ELISA 抗体检测方法,其反应条件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 20 μg/mL,血清标准品最佳稀释度为 1:500,包被时间为4℃过夜,5%小牛血清37℃封闭1 h,二抗 1:10 000稀释,37℃作用1 h,抗体临界值为 D450 nm≥ 0.289判为阳性,D450 nm≤ 0.236判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为可疑。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和口蹄疫病毒标准血清抗体均为阴性,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地区74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达84%,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 PEDV 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33.
温室轨道施药机器人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温室人工施药效率不足,且容易中毒的现状,设计开发了温室轨道施药机器人系统。结合探测、限位传感器输入信号及输出执行元件的特点,系统采用三菱PLC作为控制核心,控制移动搭载平台、电机、电磁阀及药液泵等各个部分,通过探测传感器定位作物行,调控PWM波占空比实施变量施药作业,从而实现温室自动化精准施药。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定位准确率高,喷头流量与PWM占空比呈正相关,随着施药距离的增加,药液沉积量呈递减趋势;系统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提高温室施药工作效率和农药利用率。  相似文献   
234.
锌、硼对新植蔗产量和品质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蔗分蘖前期施用锌肥(48kg/hm^2)、硼肥(45kg/hm^2)、锌 硼肥(40.5kg/hm^2 24.5kg/hm^2),结果表明,锌肥处理较对照增产1.17%,硼肥处理与对照相当,锌 硼处理较对照增产6.05%;锌处理的平均甘蔗蔗糖分都比对照高0.56%(绝对值),硼处理的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高0.07%(绝对值),锌 硼处理的平均甘蔗蔗糖分高0.39%(绝对值)。甘蔗施用锌、锌 硼肥对茎径影响不明显,硼肥处理茎径比对照低,各处理的茎数都比对照略高;茎长以锌 硼处理最高;锌、锌 硼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比对照高,而硼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比对照低;各处理都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235.
通过对广东省新兴地区某番鸭养殖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鉴定,确诊该次疫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3型所引起。  相似文献   
236.
施氮量对不同牧草高粱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各牧草高粱品种的生理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得到了晋中地区种植牧草高粱最佳的肥料管理方案及适合栽培的品种,为晋中地区科学合理种植牧草高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7.
不同品种(系)饲草高粱国家区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对2005—2006年国家饲草高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苏波丹外,其他品种均比较适宜在全国各区试点所在地区种植。7个不同生态类型的饲草高粱品种(系)的产量不是有规律地变化,具有不同的生态特征。不同生态区组间引种、引用时应对引种地区的气候、栽培技术和本地的条件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引种饲草高粱的范围,达到有效利用。用传统的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多年多点品种区域试验的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来度量2005—2006年全国高粱区试饲草组区试资料的区域适应性(稳产性)、丰产性及试验地点对品种差异的分辨力等进行了客观评价,该统计分析方法直观,意义明确,计算简便,值得借鉴、学习、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维生素K3添加水平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阶段。1~4周龄阶段,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1.23 mg/kg),Ⅱ~Ⅵ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4、8、16 mg/kg的维生素K3。5~16周龄阶段,选用28日龄五龙鹅324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鹅。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维生素K3含量1.18 mg/kg),B~F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8、16、32 mg/kg的维生素K3。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经回归分析得出,1~4周龄阶段五龙鹅饲粮中添加4.81 mg/kg维生素K3,平均日增重最大;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11.59 mg/kg维生素K3,平均日增重最大。2)与对照组相比,1~4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4 mg/kg维生素K3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鹅的全净膛率和腹脂率(P0.05或P0.01);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 mg/kg维生素K3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5~16周龄阶段,饲粮中添加8 mg/kg维生素K3能极显著提高钙的表观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磷的表观利用率(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1~4周龄和5~16周龄五龙鹅饲粮中维生素K3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4.81和11.59 mg/kg。  相似文献   
239.
挖池蓄水吊养珍珠蚌治理垸内低洼有螺地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位于西洞庭湖区 ,是湖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 ,垸内有螺低洼地原种植水稻 ,居民和耕牛在耕作和放牧时易感染血吸虫病。 1997年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 14 .79%和 16 .94 % ,通过挖池蓄水吊养珍珠蚌治理垸内有螺低洼地试验 ,试区内活螺与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率分别由设点前的 0 .0 5 8只 /0 .11m2、0 .0 0 2只 / 0 .11m2和 0 .0 345 % ,均下降至 0。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 78.94 %和 81.5 2 % ,每亩年均纯收入较种植水稻提高 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40.
浙西南茶树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南是我省主要产茶区,占有浙江省内三大优势茶叶生产基地中的两大(浙南、浙西)示范基地和浙江省三大茶叶市场中的两个。茶叶已成为浙西南山区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随着茶树面积的不断扩大及无性系良种连片种植,危害茶树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和发展,危害程度逐步加重,致使防治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就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