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梳理不同学者对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不同成果的异同.在已有土地利用冲突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冲突目前的研究进展,辨析了不同发展进程国家土地利用冲突本质、根源的异同,总结了土地利用冲突的表现形式,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冲突的消融应着重于理论框架的完善与技术方法的更新,最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比...  相似文献   
22.
生态风险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估区域内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值的重要方法,如何定性定量地对其进行客观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笔者以北京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北京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北京市快速发展的11年间,北京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幅度为水域>人工>农田>草地>未利用地>森林;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并随粒级增大而下降;2000—2010年,北京市生态风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强度以城区为中心向郊区、远郊区呈放射状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3.
李琦  胡业翠  王其兵 《草地学报》2016,24(6):1331-1340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东北草地面积骤减,濒危珍稀植物种类增多,草地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草地植物资源大数据,多格式,难共享等问题,开发设计了东北草地植物信息平台。平台开发环境为MyEclipse2014,系统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7,编程语言为Java,依托WebGIS技术,以强大的空间数据服务为基础,运用ArcServer提供的成熟地图服务,详细设计了平台功能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在优秀的前端开发技术和高效的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平台提供了专题地图制作的功能,开发了属性查询、数据分析、专题应用、系统管理和更新与维护五大应用模块,实现了草地植物资源在时空上的统计分析、畜牧承载力和草地质量等专题应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4.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致使荒草地开垦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地的开垦必然会影响土壤的肥力质量。选择广西环江县开垦30 a,15 a玉米地及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理论,探讨了喀斯特地区荒草地开垦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在利用相关系数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函数因子归一化,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确定土壤肥力质量分值的基础上,运用Markov法对土壤肥力质量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荒草地开垦种植玉米后,0-100 cm土层的土壤肥力质量均有下降;相比15 a玉米地,30 a玉米地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程度较低,土壤肥力质量相对较好;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土壤深度有关,随着深度的增加退化程度减弱;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开垦初期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严重,但是随着开垦时间的延长土壤肥力质量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25.
开展耕地管控刚性与弹性空间划定,对实现粮食安全与耕地多功能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广西河池市辖区为例,从协调国土空间“三线”冲突发挥耕地多功能视角,基于农业-生态-城市空间的资源本底评价与未来情景模拟,运用“刚性约束”和“弹性引导”的规划思路统筹“三线”冲突区的耕地分级分类划定。研究结果表明:1)“三线”冲突视角下,耕地管控的刚性与弹性分区可划分为永久基本农田刚性管控区与生产-生态、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生活复合利用弹性区;2)研究区耕地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高质量耕地集中分布区与生态保护重要区、城镇开发边界之间冲突严重,冲突区面积达212.39 km2;3)冲突研判与调整融合得到2035年研究区耕地刚性管控区及三种耕地复合利用弹性区,并提出耕地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的分区管控措施。该研究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耕地管控分区有助于制定更精细化的耕地管理方案和落实耕地的多功能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6.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确定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进行工程项目布局的空间指导与前提。该研究以广西河池为例,构建“自然本底-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综合评估框架,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划定研究。结果表明:1)河池市共划定6个自然本底类型区,“一江两河三山”的自然本底特征决定了分区的宏观构成;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显著区域差异,粮食生产功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固碳释氧功能集中分布在西北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生境质量功能在南部较为突出;3)各项生态胁迫问题严重程度整体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石漠化、生态退化问题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地整治潜力在东北部尤为突出,矿山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在全域内均有分布;4)综合自然本底分区、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生态胁迫问题识别,最终将河池市划分为15个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河池市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其他区域生态修复分区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