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MAP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介绍软硬件配置及评价方法选择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应用MAPGIS和相关软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是新形势下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研究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以广西环江县30个典型移民安置屯为例,开展生态移民背景下移民迁入区人地关系研究,将调查农户划分为迁入农户和原驻地农户,通过对比2组农户的现有耕地面积、经济收入以及对移民政策和环境变化的响应等问题,探讨移民迁入区的移民效应和可持续性.研究表明:生态移民工程受到农户的普遍认可与支持,迁入农户占有的耕地资源质量和经济收入较搬迁前有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与农业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仍需关注迁入区移民较原驻民耕地占有量和经济发展速度偏低、迁入区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造成的冲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参与式调查的广西生态移民迁入区农户收入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定量评估生态移民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可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价、完善移民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该文以广西环江县30个移民安置屯28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收集迁入区农户在工程实施前后收入及其组成结构的变化数据,根据研究需要将调查农户分为移民和原驻民,利用倍差法(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分析了生态移民工程对迁入区农户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农户的收入水平比搬迁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1996-2011年,家庭总收入的年增长率达26.02%,此外,种植业、林业及非农收入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与安置区原驻民相比,移民的各项收入总量仍然偏低,除其他非农收入外,生态移民工程对移民各项收入的影响呈负效应,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占有量的不均衡是原因之一。因此,要保障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可持续性,应加强工程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价,加快迁入区土地再分配与确权制度研究,促进移民与原驻民生计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分析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提供借鉴,采用改进熵值法来评价2007—2013年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反映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化特征,并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揭示其空间特征。研究期以2008年为界,划分成土地集约利用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研究期内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无锡和苏州等小幅上升,南通和泰州等小幅下降,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中高等和低等水平城市分别呈现半环式和条带式分布特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低)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多为高(低)值中心,但空间相关性较弱。区位因素、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影响。各地应有的放矢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应发挥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赵国梁  胡业翠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198-203,210
以广西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基于GIS平台,综合利用ArcGIS 10.1,CLUE-S模型以及SPSS 19.0等软件,结合谢高地等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修正计算得到了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并同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数值对比揭示了广西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规律,发现构成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土地类型是耕地、林地、草地;如果保持2001—2005年的人类影响不变,2015年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基本平稳,达到664.39亿元;生态服务价值高值区有扩大趋势,同时低值区也仍然在扩大,中值区有所缩小,特别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低值区有所扩大,要警惕建设用地扩张与辐射作用,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新时代农村国土综合整治差异化路径,本研究从农村国土综合整治的关注重点出发,在效率、品质、形态、文化等4 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全国范围内农村国土利用水平进行本底评价,采用Arc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限制、优势性因素识别,再叠加形成限制性及优势性因素分级,并根据区域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整治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国土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沿海地区,低值区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西南地区;2)各评价子系统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高,高值区及低值区空间分布呈现明显规律性并具有显著的地域性;3)各区域限制性因素和优势性因素差异显著,东部无限制区应进行全域农村国土综合整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东北地区应当注重品质的提升,西南地区应着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赵丹丹  胡业翠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1):291-297,304
准确把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DEA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耦合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轻度失调为主;(2)东、中、西部城市耦合协调作用表现为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3)省会城市在省域耦合协调水平提升方面具有中心辐射作用,并表现出随距离衰减的特征。东部省会影响居首,西部省会影响居尾。其内部各省会辐射作用存在空间差异性;(4)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具有一定的规模递增效应,同时城市规模等级越高,耦合协调程度波动性越小;(5)协调水平相对发展系数与城市规模呈负相关。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脱节原因不同,政府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的中国农田钾素养分收支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农田养分收支平衡模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GIS 技术,研究了2000年我国农田K素的平衡特征,并利用GIS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空间表达与分析.主要结论有:①我国农田 K 素投入总量为1.068 × 107 t,农田 K 素总支出为1.458 × 107 t,农田 K 素处于亏缺状态,亏缺量为3.90 × 106 t,平均单位耕地 K 素亏缺 40 kg/hm2;②在县域层面上,农田 K 素处于亏缺的县域单元数占全部县域单元数的 77.39%,我国绝大多数的县域单元农田 K 素处于亏缺状态;③我国农田 K 素输入中化肥 K 素投入4.77 × 106 t,有机肥 K 素投入总量为4.98 × 106 t;④在全国层面上,由人畜禽粪尿提供的 K 占全部有机 K 肥总投入的比例为48.98%,由秸秆提供的 K占全部有机肥 K 素投入总量的比例为51.02%;⑤全国农田 K 素支出总量中 K 素生物产出总量为1.335 ×107 t,占农田 K 素总支出的比重为 91.56%.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基于山东省自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区域土地资源自然质量指数、土地资源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计算、分析了待调整土地资源的多度及重要值。以土地资源空间分析为基础,多度、重要值为依据,进行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农用地减少10994.82 hm2,林牧用地增加13083.56 hm2,未利用地减少1438.83 hm2。  相似文献   
20.
生态风险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估区域内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值的重要方法,如何定性定量地对其进行客观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笔者以北京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北京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北京市快速发展的11年间,北京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幅度为水域>人工>农田>草地>未利用地>森林;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并随粒级增大而下降;2000—2010年,北京市生态风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强度以城区为中心向郊区、远郊区呈放射状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