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雏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基  肖成蕊 《动物检疫》1992,9(6):23-24
  相似文献   
32.
马流行性感冒(马流感),是由马甲型正粘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急性传染病。自1956年Sovinova 在布拉格首次分离出甲_1型马流感病毒以后,1963年Waddel 等人在美国的迈阿密等地又分离到另一亚型—甲_2型  相似文献   
3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5'端非结构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244 bp片段的RT-PCR一步法。该方法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NADL、OregonC24V和长春184毒株各标准毒株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标准毒株的细胞毒进行检测,其敏感度达0.1 TCID50;而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猪瘟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的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460份不同样品,与病毒分离试验比较,符合率100%,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初步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一步法RT-PCR技术可用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4.
35.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Rcovirus)引起鸡关节异常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腱鞘和心肌等为特征。以往还称之为腱滑膜炎。此病对养鸡业,尤其是肉用鸡危害很大。1957年Olson首次于美国报道了本病,接着在意大利、荷兰、日本、澳大利亚,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均陆续报道有此病发生,并相继分离到呼肠孤病  相似文献   
36.
对我省几个暴发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的鸡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用9日龄的鸭胚从病鸡的输卵管和子宫内分离到两株EDS-76病毒(J.M-Ⅰ和J.M.-Ⅱ)。该病毒对鸡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被EDS-76的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用分离毒接种189日龄产蛋母鸡6只,6/6发病。接毒后5天,可从血中测出HI抗体,15大时达最高峰,25天后开始渐渐下降。卵黄HI抗体与血液HI抗体呈正相关,只是卵黄HI抗体价比血液的高一个滴度。接毒鸡所产的蛋,EDS-76病毒的回收数为6/6。病毒可在鸡胚内复制,对鸡胚的致死数为3/30。  相似文献   
37.
O157:H7埃希氏大肠杆菌,属于新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也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它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时可引起人的死亡。1982年在美国首次爆发流行,而后在世界各地有散发流行和爆发的报导,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泰国等。1993年美国又发生一次涉及4个州700余名儿童的爆发流行,引起舆论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6年5~8月间,曾在日本发生爆发流行,涉及30多个都府县,患者近万人,其中大多也是儿童,造成了十余人死亡,引起整个日本的恐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巨大的国际影响。大…  相似文献   
3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目前,I型呈世界性分布,II型和III型鸭病毒性肝炎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在国内,I型鸭病毒性肝炎有多次流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在鸡胚上增值,引起鸡胚规律死亡,所以鸡胚中和试验是常规方法,在该病的检测上仍有切实的应用价值,选择合适的鸡胚适应毒株对鸡胚中和试验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通过一系列实验,筛选确定(DHV)的适用毒株,毒力适中,鸡胚死亡规律整齐,方便实验判断,几年来检测进境水禽6群,皆无鸭病毒性肝炎鸡胚中和母源抗体,检测免疫群鸡胚中和抗体滴度40~80倍,阳性对照血清中和保护滴度1 280倍,毒株稳定实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9.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氏杆菌,是哺乳动物、人类、禽类共患的传染病病原菌,单增李氏杆菌病主要特征是败血症、脑膜脑炎、实质脏器坏死、单核细胞增生。该菌对人类危害较大,属重要的人类食源性病原菌之一,人类感染后侵害脑膜,造成脑膜脑炎和败血症,主要症状是发烧、恶寒、头痛、呕吐、单核细胞增多等症状。  相似文献   
40.
用病毒性关节炎病毒(VAV)的U.conn.S1133病毒株和从吉林省某鸡场分离到的地方毒株(VAV.J),分别实验感染38日龄的仔鸡。感染后,分别于36小时,65小时,9天……115天等不同的时间捕杀,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心,肝,脾,肺等所有脏器病毒的分布和消长。结果表明接毒后65小时后有脾脏等个别脏器可见特异性荧光细胞。接毒后9天除肌肉,直肠,胃外所有器官均见特异光细胞,25天后逐渐减少。到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