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33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1篇
  15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化肥配施微生物肥对水稻甬优15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肥与化肥适量搭配施用对水稻的增产增效作用明显,与单独施用化肥相比,氮肥利用率得到提高。在单季稻甬优15上推荐最佳搭配用量为,微生物肥30 kg·hm-2,氮肥(N)210 kg·hm-2,磷肥(P2O5)72 kg·hm-2,钾肥(K2O)90 kg·hm-2。  相似文献   
92.
[目的]系统地研究对比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烟丝、卷烟、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情况。[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从烟丝到卷烟再到卷烟主流烟气的转移率情况,并建立转移模型。[结果]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杀虫剂从烟丝到卷烟的过程中转移率较高,在99%以上;而从烟丝或卷烟转移到卷烟主流烟气的比例很低,在0~9.78%,平均转移率最高的是氟氯氰菊酯,其次是顺式氯氰菊酯,转移率最小的是氯菊酯。经过8个验证样品对所建立的转移模型的验证试验表明,通过转移模型所计算出来的含量结果与通过试验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下,表明所建立的转移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论]研究可为烟叶生产中杀虫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稻瘟病抗氧化酶值早期预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杨燕  何勇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0):135-141
水稻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种植的真菌病害,早期预测病害源头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手段。在病害症状显证之前实现早期预测,能从源头上更好地遏制病害,阻止分生孢子的大量繁殖,达到稻瘟病早期防治的目的。该文通过连续分时段测定水稻稻瘟病潜育期稻苗的高光谱图像和相对应的稻苗抗氧化物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酶值,利用高光谱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稻瘟病潜育期内稻苗冠层高光谱图像与抗氧化酶SOD酶活之间的关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全光谱信息建立的SOD酶值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校正集相关系数RC=0.9921,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5.135 U/g;预测集相关系数RP=0.9274,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ESEP=8.634 U/g。出于建立更为广泛应用的稳定的多光谱成像检测系统的需要,基于选定的6个特征波长526、550、672、697、738和747 nm建立了简化的SOD酶值预测模型,该模型的RC=0.6945,RMSEC=17.92 U/g;RP=0.5488,RESEP=22.0085 U/g。研究表明,在水稻稻瘟病潜育期内,通过高光谱图像反演相应的SOD酶活性信息,推断水稻稻瘟病病害胁迫程度信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SEM—EDXA)法对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木材中晶体的轴向分布、径向分布、形态和含量以及硅石的纳米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柠檬桉木材中晶体主要分布在木射线细胞,形态多为菱形晶体;②柠檬桉木材钙元素含量高的可达所有元素含量的22%以上;③柠檬桉木材中晶体的纳米尺寸在350~400nm,晶体尺寸大小从树基向树梢呈递减趋势。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95.
楸树品种间水分特征曲线主要参数比较与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自花不孕、旱地造林技术不当等因素导致楸树Catalpa bungei资源急剧下降。利用水分特征曲线测定3个楸树品种(金丝楸,周楸2号,圆基长果楸)的11个水分特征参数,旨在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及进一步开发楸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供试1年生楸树扦插苗分别进行Hoagland营养液 + 120 g·L-1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Ⅰ)及Hoagland营养液对照处理(Ⅱ),处理1 d后,取茎段用hammel逐渐升压连续测定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Ψπ100、组织充分膨胀时的压力势Ψp100、质外体水Vb、质外体水与共质体水比值Vb/Vf、质外体水相对含量CAW指标评价上金丝楸抗旱能力最强。利用抗旱性指数公式综合评价楸树品种的抗旱能力为:金丝楸Ⅱ>周楸2号Ⅱ>周楸2号Ⅰ>金丝楸Ⅰ>圆基长果楸Ⅱ>圆基长果楸Ⅰ。因此旱地造林宜选用金丝楸,其为较耐旱的类型。表2参23  相似文献   
96.
新疆杂草黑麦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疆杂草黑麦(Secale cereale subsp.Segetale)居群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对采集自新疆的10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共计300个单株的5个形态学性状即穗长、穗宽、穗轴第一节间长、小穗数和小花数进行了考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均在穗轴第一节间长性状上表现出最大变异(CV=12.76%),在小穗数上表现出最小变异(CV=9.19%).以Shannon-Weaver信息指数计算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明,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在形态学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9758).在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上,居群间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2.96%),但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居群内部(97.04%),这种居群内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遗传变异的特性是由该类黑麦居群异花、风媒传粉的外繁育系统所决定的.形态聚类分析表明,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居群间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本文还探讨了新疆杂草黑麦居群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7.
"川苎11"(原代号川杂9832)是我所用自育的优良雄不育系"C9451"和优良恢复系"R79-20"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苎麻品种.在2002-2004年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323.5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5.8%,平均单纤维细度1934m/g.在组合比较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00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41.03%,平均单纤维细度1979.1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629.95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4.3%.经四川省纤维检验检测局测定,川杂9832平均单纤维细度2174 m/g,纤维强力40.89cN.该品种采用种子繁殖,植株整齐、均匀、高大、粗状、经济性状优良,蔸型、株型理想,高抗苎麻花叶病毒病和苎麻炭疽病,抗旱、抗风力强.  相似文献   
98.
盐渍化土壤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开发利用盐渍土壤,增加土壤的产出率和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苎麻在盐渍土壤上的栽培试验,试验表明:苎麻幼苗对盐渍土壤反应比较敏感,在相同浓度条件下,种蔸麻苗比种子麻苗耐盐碱力强,但均不能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绒山羊产绒量和体重性状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2条随即引物对27只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DNA进行预扩增,筛选出具有多态性扩增产物的4条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得到51个标记,其中可变标记43个,标记条带多态性频率为0.84,扩增片断长度在176-2940bp之间。RAPD标记条带与经济性状关系分析表明:CY0816引物扩增产物的ABCFHO组合、F09引物的INR组合为内蒙古绒山羊产绒量的优势组合型;CY0816引物扩增产物的GIJOPQR条带组合为体重性状标记的优势组合型。  相似文献   
100.
杨燕  李启新  杜琦 《植物检疫》2000,14(4):236-238
TilletiaindicaMitra(简称TIM,下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病原菌,首先于1931年发现于印度哈瑞亚那邦的卡纳尔地区,此菌引起的病害,由一个在原发地危害轻微的地方性病害发展成为危及小麦生产、影响国际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除印度外,此病还蔓延至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