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几种新型佐剂的研究近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佐剂(Adjuvant)又称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或免疫增强剂(Immunopotentiator),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一类物质。随着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等弱免疫原性疫苗的开发研究,原有的免  相似文献   
92.
93.
磺胺类药物由于具备某些独特治疗作用,使其在家禽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这类药物又具有肾脏损害、肝脏损害等毒副作用,临床上由于错误选药、错误的用药方法以及剂量过大等因素导致家禽肾脏损害、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急性中毒死亡的病例时有报道。笔者在诊疗实践中,也诊治过许多  相似文献   
94.
用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人工接种4日龄雏鸭,于接种后第6、12、24、48、72、96、144、168、192h及14d采集接种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并与同期接种的弱毒疫苗HY、标准毒及对照组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对。与对照组比较:MY组和HY组的白蛋白在接种后24h明显降低,48h差异极显著;血清谷丙转氨酶于24h、144h时段明显升高,且MY组持续至192h。标毒组则表现为接毒后,血清葡萄糖于24~96h降低,甘油三酯于72h、192h显著升高;血清总蛋白72h、96h、144h,白蛋白24—144h,球蛋白72~96h,144h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于24~192h,血清谷草转氨酶在24~72h显著升高;尿酸72h呈一过性升高。结果表明,感染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与弱毒疫苗HY的血清生化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95.
对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接种4日龄雏鸭后的组织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雏鸭接毒12 h肝、肾呈现轻度细胞变性;48 h后组织变性程度减轻,汇管区周围细胞增生;144 h细胞核、浆染色加深,组织修复迹象明显;14 d结构正常.接毒12 h脾脏白髓、法氏囊滤泡中淋巴细胞减少,72 h脾、24 h法氏囊中淋巴细胞有所增多.心脏、肺、脑组织在接毒各期皆有轻度的充血、出血.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与标准毒导致的多组织变性、坏死相比,其变性轻而可逆;与疫苗HY所致的组织变化相似,但结构恢复时间早.结果表明: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接种4日龄雏鸭,虽可造成雏鸭肝、肾等实质器官轻微的组织病变,但损伤的组织结构可在短期内修复,并恢复至正常;脾脏、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在接毒后,也由减少到增多.本研究为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用作鸭肝炎疫苗株的安全性从病理组织学角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以甘露糖醛酸多糖和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实验材料,通过酸水解法得到不同的聚甘露糖醛酸组分;采用超声法对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降解,收集不同分子量范围区间的组分,对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考察了体外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探索各组分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氟乙酸对甘露糖醛酸多糖进行水解,其红外谱图与水解前有明显变化,出现酯基吸收峰,表明水解程度较高;而醋酸水解后红外吸收谱图峰型无显著变化;采用凝胶排阻层析进行分子量检测,各组水解后的聚甘露糖醛酸分子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岩藻聚糖硫酸酯经超声处理后,分子量>100kD的组分在2μg/mL浓度下具有提高RAW264.7活性的作用,而浓度上升至54、162μg/mL时对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而水解后所得的聚甘露糖醛酸各样品对RAW264.7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7.
家禽常用抗病毒中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医学潜力。中药已广泛地应用于家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者就近年来家禽疾病防治中常用的抗病毒中药单体成分及其作用,抗病毒中药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8.
99.
从成都地区的部分规模化鸡场采集疑似沙门氏菌病例50份,通过临床细菌分离并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鉴定,结果分离到32株禽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部分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证明:致病性沙门氏菌对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盐酸金霉素的耐药率达74.3%;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达64.0%;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对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分别达74.0%和60.0%;抑菌作用最强的是洛美沙星和环丙沙星,分别为75.0%和69.0%;二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抑菌作用次之,分别为66.7%和65.5%。所以,针对饲料公司配方中用药的情况和养殖场用药的实际,定期对鸡场进行抗生素敏感性监测,交替使用药物,对防治禽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成都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血清型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从成都及毗邻十二个县(市)部分养鸡场(户)送检的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病鸡中分离出的543株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病,取其中69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其血清型分别为O78:K80,O55,O2,K3,O8:K40,O125:K70,O1:K1,O26:K60,O142:K86,O29,K127a:K63及O164。其中O125:K70,O142:K86及O127a:K63血清型的E,Coli使鸡致病的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