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研究高强度经济开发下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测定了84份样品中铜、锌、镉、铬、铅的含量水平。土壤中镉、铬、铅、镍、铜、锌的含量分别在0.166~0.433mgkg-1、2.28~94.28mgkg-1、20.36~143.3mgkg-1、2.29~63.55mgkg-1、4.8~65.1mgkg-1、10.06~131mgkg-1之间。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镍、铅等元素在有些地方普遍偏高,且有的极为明显,已高出背景值108.3mgkg-1。其他元素也存在不同水平的富集,普遍高出背景值。  相似文献   
72.
马瑾  周永章  张天彬  高原雪  罗薇  万洪富 《土壤》2008,40(6):954-959
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顺德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6个代表性土壤样品中的17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7种OCPs在26个土壤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个别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达到100%。六六六异构体中β-HCH的残留量最高,可能与β-HCH的结构有关。另外,可能有新的γ-HCH进入土壤环境。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较普遍,但残留量均未达到污染水平。根据分析,土壤中滴滴涕农药主要是过去施用农药的残留,近期没有新的滴滴涕农药进入土壤环境。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从除七氯环氧化物、硫丹?、p,p’-DDD和p,p’-DDT之外的13种有机氯农药中提取出两个主成分,总方差解释量达到了92.28%。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了α-HCH、七氯、艾氏剂、p,p’-DDE、δ-HCH、硫丹Ⅱ等6种农药,这6种农药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第二主成分主要包括狄氏剂。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了建立鸭源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 EHEC)O46分离株的实验病理模型并观察其在雏鸭体内的动态分布及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变化。【方法】本研究以 O46分离株通过口服、肌肉和皮下注射3种途径感染10日龄健康雏鸭,感染剂量均为0.5 mL/只 (2×108CFU•mL-1),感染后2、4、6、12、24h剖杀、取样,以后每隔12h剖杀、取样并对剖解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在每个安排的时间点平行采集2只雏鸭的心、肝、脾、肺、肾、脑、食道、胸腺、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法氏囊、胰腺和气管等组织制备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通过H.E染色、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超微病理变化、细菌抗原定位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病理模型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病例,除气管未检测到细菌抗原外,其余的组织均检测到细菌抗原,心、肺、脾、肾和肠道是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抗原主要存在其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阳性信号最早出现于心脏。尸体剖解、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观察表明,雏鸭人工感染鸭源EHEC O46分离株后主要病理学损害为浆膜广泛性纤维素性炎症,心、肝、脾、肺、肾、法氏囊、小肠、胰腺、脑等器官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肠上皮细胞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在心、肺、脾、肝和小肠中观察到大肠杆菌,其侵害的主要靶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心肌纤维细胞。【结论】鸭源EHEC O46分离株能使雏鸭发病和死亡,实验病理模型能复制出EHEC引起的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症等病理变化,该分离株能在鸭体内进行大面积的侵嗜,心脏、肺脏、脾脏、肾脏和肠道是O46分离株感染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对65个甘薯品种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反应过程中相关指标的研究,探索其清除DPPH•的行为特征差异。【方法】测定65个品种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在0.1、0.2、0.4、0.8、1.6、2.0 mg•mL-1 6个浓度下清除DPPH•反应的0—210 min中19个时间点的DPPH•清除率,计算反应速率及其变化、各品种的EC50和各浓度下清除率达到50%与80%所需时间,并根据这些指标对65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甘薯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的清除DPPH•行为在65个品种间虽然表现为连续性,但聚类分析能将其分为5种行为类型,并以类型Ⅱ、Ⅲ为主。?类型Ⅰ包含1个品种,0—1 min和1—3 min的反应速率、210 min的清除率均显著小于其它类型,醇溶提取物浓度达2.0 mg•mL-1时清除率仍不能达到50%。?类型Ⅱ包含44个品种,平均抗氧化能力显著优于类型Ⅰ,次于其它3种类型。醇溶提取物浓度达到0.8 mg•mL-1时有24个品种能达到50%清除能力,平均需时83.89 min,但无品种能达到80%;而2.0 mg•mL-1时有37个品种能达到80%清除率,平均需时59.23 min。④类型Ⅲ包含17个品种,其清除率曲线变化趋势、210 min的清除率、EC50、反应速率以及清除率达到50%和80%的品种比例及所需时间均介于类型Ⅱ与类型Ⅳ之间,并偏向类型Ⅳ。⑤类型Ⅳ包括一个品种,类型Ⅴ包括2个品种。两者的EC50低于前3种类型,均在0.4 mg•mL-1时就能达到50%,在0.8 mg•mL-1就能达到80%,且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其它类型。而两者主要区别体现在反应速率的变化方面。【结论】在利用DPPH•清除法评定甘薯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清除率随反应时间、醇溶提取物浓度的变化趋势、阶段反应速率、反应消耗时间、EC50多项抗氧化反应行为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75.
景洪市是云南省珠芽魔芋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海南省与景洪市均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丰富的热量和光照,均适宜魔芋种植生长。因此,景洪市的珠芽魔芋种植方式也适合海南省。为此,我们调查了景洪市珠芽魔芋的种植情况。通过对云南省景洪市珠芽魔芋产业的深入调研,概貌性了解了景洪市珠芽魔芋产业发展情况,明确景洪市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珠芽魔芋种植品种、种植模式、繁殖材料、种植方法、产量产值及市场空间等情况,总结相关的技术经验,并分析景洪市珠芽魔芋种植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调研结果将为推动景洪市珠芽魔芋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并试图为海南省珠芽魔芋产业的研究发展提供综合支撑。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同一批次的凝胶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检测,在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40%~60%的贮存环境条件下,经过24个月的观察,从记录的NSI和凝胶强度数据得出,大豆分离蛋白的NSI和凝胶强度在18个月内可保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77.
对广东坡耕地磷素含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含量严重缺乏,有效磷含量是属中下,但含量低的土壤仍占1/2,缺磷的土壤占1/4,而且不同类型,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坡耕地的磷素含量有很大差异,针对磷素含量情况,提出磷肥合理施用措施。  相似文献   
78.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给养鸡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是副鸡嗜血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存在于带菌鸡和病鸡的鼻、眼分泌物和水肿组织中.抵抗力不强,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较短,45℃6min死亡.容易被干燥和一般消毒药杀死. 2流行病学 本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有抵抗力.4~12周龄的鸡易感染,初产母鸡也较多发生. 其发病季节,多在秋冬寒冷潮湿的季节.气温骤变,鸡舍过分拥挤,通风不良等,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此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寄生虫及身体虚弱等,也能促使鸡群发生此病. 慢性病鸡和康复鸡长期带菌,是本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了含有病菌的飞沫和经消化道通过吞食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而传染.  相似文献   
79.
鸭"传染性肿头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成都地区流行的以头颈肿胀为特征的鸭传染病进行研究,描述了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抗菌素、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康复血清治疗试验及鸭瘟疫苗紧急接种试验证明,本病是一种病毒传染病,并认为可能是一种不同于鸭瘟的新病,为本病病原鉴定、防治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首要疾病.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由多种病原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冬春季节是PRDC的散发或局部流行的最活跃的季节,规模化猪场几乎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蓝耳病、圆环病毒和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直接引起的死亡率达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