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黄颡鱼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研究了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黄颡鱼蛋白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H2.2~8.2时,随pH的升高,胃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在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7.4、7.4、7.8、7.8;温度可显著影响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肠道蛋白酶及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40℃、40℃和30℃,在最适温度及同等温度条件下,胃蛋白酶活性高于中肠、前肠、后肠和肝胰脏。  相似文献   
32.
三种体色黄鳝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洞庭湖区三种不同体色的黄鳝群体(分别以A、B、C区分)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12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统计学分析表明,黄鳝A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较小(0 054107)且与A、B两个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45000、0 038217)相近,说明黄鳝A、B两个群体的遗传差异不明显;而黄鳝C与黄鳝A的遗传距离(0 123654)以及黄鳝C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0 134074)均明显大于黄鳝A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且由引物S326和S462扩增出的5条特异性谱带可以作为区分黄鳝C与黄鳝A、B两个群体的遗传标记,说明黄鳝C与黄鳝A、B两个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3.
鱼类学是水产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在地方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根据课程内容将传统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包括问题导出式、提问式、自主学习、小组研讨与合作学习、创新实验训练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为导向,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34.
挖掘与水产养殖行业息息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农耕文化、渔文化、水文化等),建设校园文化、院系文化等,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课外学习等途径将文化育人资源有机融入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了文化育人的穿透力,使学生坚定了文化自信,与专业教育起到了协同育人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35.
在高等教育中,校外实践基地教育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正确处理校内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关系对于保持高等教育的本质是至关重要的。分析和阐述了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若干关键问题,如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组织形式、培养目标和实施形式等,为高校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6.
洞庭湖黄鳝体内鳗鲡独孤吸虫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洞庭湖黄鳝对鳗鲡独孤吸虫的总感染率为 5 1 7% ,感染强度为 4 6 7(1~ 33) ,其中以体长 2 9 1~39cm的黄鳝感染率最高 ,其余体长的黄鳝也有较高的感染率 (37 5 %以上 )。其感染强度有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 3~ 8mm的虫体组成 ,在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对黄鳝肥满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7.
不同营养水平对黄颡鱼春片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配制9种试验饲料,以6g左右黄颡鱼900尾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进行68d饲养试验,对黄颡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9号饲料能量16.0083MJ/kg。蛋白质44.35%水平适宜于黄颡鱼的营养需要,黄颡鱼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E/P=MJ/kg)为35.4~36.5。  相似文献   
38.
地欧酮(DOM)在泥鳅人工繁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鳅因其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 ,已成为出口创汇的名、优水产品之一 ,这促进了泥鳅人工繁养的发展 ,地欧酮 (DOM)作为一种新型鱼用催产药物 ,用来替代脑垂体已应用于鳜鱼、大口鲶等名优鱼类的人工繁殖 ,但它在泥鳅人工繁殖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本试验对此做了初步探索。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亲本本试验所用亲本泥鳅系从常德师院名优动植物综合开发研究所的池塘中诱捕而来 ,体质健壮、无病无伤。1 1 2 催产药物为宁波第二激素厂生产的DOM(1 0× 2 5 μg)和宁波市激素制品厂生产的LHRH -A2 (1…  相似文献   
39.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灌注法(食道深部注入),对槟榔粉和阿苯达唑2种药物驱除黄鳝肠道棘头虫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药物都有较好的驱杀效果,其中阿苯达唑的驱虫率最高达61.3%,槟榔粉的驱虫率最高达45.6%,使用浓度分别为5 g/100mL和1.50 g/100 mL,阿苯达唑的驱虫效果明显优于槟榔粉。但槟榔粉为中草药制剂,符合目前的绿色环保要求。在生产上可以应用以槟榔碱、去甲槟榔碱为主要成分的药物防治黄鳝的棘头虫病。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从具有典型歪头病症状的濒死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HJS0526,以确定常德地区黑斑蛙歪头病的病原菌及分析其致病机理。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16S r DNA序列比对确定HJS0526菌株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人工感染HJS0526菌株14 d后,实验组歪头症状出现率达90%以上,死亡率高于50%,感染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JS0526对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金银花和鱼腥草醇提取液对HJS0526菌株具有极好的抑制效果;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HJS0526菌株感染造成黑斑蛙全身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特别是肝、脾、肾和肺等组织严重损伤,表现为明显充血、出血及细胞变性、坏死。米尔伊丽莎白菌对黑斑蛙具有高致病性,感染后可导致黑斑蛙多组织器官功能损伤而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和控制常德地区由米尔伊丽莎白菌引起的黑斑蛙歪头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