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罗恒成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4,41(12):50-53
王高顺先生是浙江省黄岩县人,生前在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职(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他是继我国名科学家朱冼教授之后与张果教授等从事实验生物基础理论研究和蓖麻蚕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专家。他的后10多年,基本上是来广西指导开发蓖麻蚕和桑蚕生产,与广西的蚕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广西蚕业指导所的建设、成长和广西蚕业的发展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桑蚕生产近年来迅猛发展,据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统计:全区去年桑园已达1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0万亩),全年养蚕种280万张,产鲜蚕茧8.7万吨(174万担),年产量已超过浙、川、鲁、粤等主产区,已从国内的“小产区”跃升为全国产茧产量第  相似文献   
13.
蓖麻蚕(eri silkworm)是一种无滞育期多化性完全变态的绢丝昆虫。属鳞翅目,天蚕蛾科,学名为Samia cynthia ricini Boisduval.因主食蓖麻叶.故名蓖麻蚕。广西、广东、湖南等省(区)用木薯叶、马桑叶饲养,又称木薯蚕或马桑蚕。  相似文献   
14.
罗恒成  韦波 《广西蚕业》2004,41(Z1):14-19
广西区蚕业指导所建所的最初宗旨之一就是为了推广蓖麻蚕种养技术,因此,技术推广是我单位的“老传统”。多年来,我站一直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既要搞科研,又要抓推广,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走出了一条促进广西蚕业大发展的成功之路。196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蚕业生产和养蚕业的技术推广工作。为了蚕业科学技术的普及,批准建立了从上到下的各级蚕业专业机构,即在自治区设蚕业指导所(现改名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称总站),地区、市县设蚕业指导站、组。有了这套机构,全区上下在业务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和比较广泛的技…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民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作为自给自足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发展十分缓慢,而且时起时伏。直到1978年全区蚕茧产量尚不足2500t。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国家“东桑西移”的有利条件,加上茧丝绸市场的走俏,在政府的引导和群众的努力下,蚕桑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蚕茧产量大幅度攀升。2005年全区蚕茧产量已多达14万t。曾经在国内排不上名次的“小蚕区”,步步登高荣升到全国产茧大省,年产茧量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6.
罗恒成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4,41(B12):44-46
在21世纪第四个秋天来临之际,蚕业总站迎来了她40岁的生日。回顾建站40年走过的历程,文化的力量始终起着推动蚕业总站发展的重大作用,可以说蚕业总站的发展就是一部文化的创新史。  相似文献   
17.
罗恒成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4,41(Z1):44-46
在21世纪第四个秋天来临之际,蚕业总站迎来了她40岁的生日。回顾建站40年走过的历程,文化的力量始终起着推动蚕业总站发展的重大作用,可以说蚕业总站的发展就是一部文化的创新史。自治区农业厅历来对科教兴蚕十分重视。广西蚕业指导所筹建之初,原厅长谢东来曾指示:“蚕业要发展,科教要先行。如果广西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科研和生产很难上去,即使一时上去了,还要跌下来。”他在尊重知识与人才方面不仅是关注,而且还身体力行。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实验研究所以王高顺为组长的一批专家来我所指导,谢东来看望他们,发现他们都住在简陋…  相似文献   
18.
蓖麻蚕原产印度,我国自50年代初引进试养成功,随后逐步推广,生产鼎盛的1965年曾产鲜茧4.2万多吨(折合茧皮6000吨)。年产茧量居世界首位。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曾几经起落,尤经文革十年动乱后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几已濒于停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绢丝在国内外市场畅销,蓖麻蚕生产在一些省区很快有所恢复发展。其中恢复较快的是广西,1986年总产茧皮尚不足2吨,至1989年已恢复到129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989年产茧皮约150吨以上。现在,凡开始恢复或试养过蓖麻蚕的省区,多数有进一步发展生产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我区在一九七七年之前,夏季养蚕的主要品种是“南农七号”。这品种是多化性,虽然好养、稳产,但丝质较差、产量低,蚕农收入少,丝厂缫丝亏损,厂丝经常滞销积压,已不适应蚕丝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改变我区蚕丝生产的落后状况,广西蚕业指导所经过几年的选育,育成了夏蚕新品种“桂夏二号”这品种抗高温多湿,产量高,茧形匀正白净,茧身厚硬结实,上车  相似文献   
20.
罗恒成 《广西蚕业》1994,31(1):60-60
广西是我国木薯和木薯蚕主产区.全区每年种木薯约20万公顷.利用木薯叶养木薯蚕不要专门种植养蚕饲料,饲料十分充裕.在夏秋季养木薯蚕仅20天左右便可收获。养一盒蚕种。通常可收茧皮2~3公斤,蚕蛹12~15公斤,蚕沙50~100公斤.它较易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