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农民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作为自给自足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发展十分缓慢,而且时起时伏。直到1978年全区蚕茧产量尚不足2500t。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国家“东桑西移”的有利条件、加上茧丝绸市场的走俏,在政府的引导和群众的努力下,蚕桑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蚕茧产量大幅度攀升。2005年全区蚕茧产量已多达14万t。曾经在国内排不上名次的“小蚕区”,步步登高荣升到全国产茧大省,年产茧量居全国之首。现在,全区凡是种桑养蚕较多的地方,农民增收、加工企业增效、财税增多。种桑养蚕已成为很多农民经营项目中的首选,它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奉区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亮点。桑蚕生产涉及种桑、养蚕、加工、流通等环节,蚕丝的产业链中,种和养是基础。本文就种桑和养蚕方面的巩同和发展提出如下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3.
夸年我区不少地方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今冬明春是种桑最佳季节。根据以往的实践,凡是由县、市统一布署,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种桑之前举办栽培技术培训班或选择条件较好的村、户.按照丰产桑园建设模式做出样子,然后铺开的,效果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5.
6.
王高顺先生是浙江省黄岩县人,生前在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职(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他是继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冼教授之后与张果教授等从事实验生物基础理论研究和蓖麻蚕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专家。他的后10多年,基本上是来广西指导开发蓖麻蚕和桑蚕生产,与广西的蚕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广西蚕业指导所的建设、成长和广西蚕业的发展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是1963年与王高顺先生相识的。1963年11月,广东省科委、农业厅在湛江市召开蓖麻蚕生产总结会议,邀请有关省区派代表参加。我当时在广西农… 相似文献
7.
广西种有木薯的地方,蚕农多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因此,蓖麻蚕又通称木薯蚕.用木薯叶养蓖麻蚕岑溪县是1956年试验成功的,但到六十年代,全区才普遍推广.六十年代中期,广西的蓖麻蚕生产发展很快,当时饲养量之多,普及之广.均超过原定规划.1961年至1970年10年间,共养蚕393万盒.产茧皮5211吨,其中饲养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9.
木薯蚕生产是我区优质农产品开发建设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在部分贫困县市有所恢复和发展。如崇左、大新、龙州、扶绥、天等、隆安、宁明、德保、东兰、巴马等县在199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其中崇左、大新、龙州等县年饲养量已达1000盒蚕种以上。如果不是蚕种供求脱节和蚕种质量、运输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