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0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海南省和广西省的几个发生呼吸罗音、鸡群全群发病、死亡率不高的疑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IB)的鸡群,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到了4株IBV分离株(HaN-1/95、HaN-2/95、GX-1/98、GX-2/98),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的致病性、病理组织切片、鸡胚矮小化、对NDV的干扰、电镜特征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基因组特异性3′末端非编码区的一段保守序列的RT-PCR和巢氏PCR鉴定。结果表明4株IBV分离株,均能产生呼吸困难、罗音等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切片,气管、肾脏等组织表现为上皮细胞受损、固有层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及组织坏死;对NDV-B1株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其各自的传代物都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粒子,多数近似为圆形,直径75-200nm,有囊膜,表面有一圈杆状纤突排列成花冠状,符合IBV的典型特征;基因组3′末端UTR的RT-PCR和巢氏PCR鉴定,4个分离株分别都扩增到293bp和172bp的特异目的片段,通过测序比较毒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与GeneBank中IBV H52等标准株的3′末端UTR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以上结果表明4株分离病毒都是IBV,为下一步的IB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对鹅副黏病毒61/GO/GD/05分离株进行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8 h,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70;静脉接种指数(IVPI)为2.34;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7.43/0.2 mL;对鹅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1.93/0.5 mL;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21日龄非免疫鸡和16日龄非免疫鹅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综合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确定该毒株为强毒力GPMV毒株。对其F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该毒株为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近年来家禽弯曲杆菌的流行及变异特点,本研究从广东省的家禽养殖场、屠宰场及市场采集了1414份家禽样品进行弯曲杆菌的分离,比较了不同养殖场、不同周龄、屠宰场不同环节家禽弯曲杆菌的污染情况,并对部分分离株进行了15种毒力基因的检测.此次共分离到弯曲杆菌201株,阳性率为14.21%,表明广东地区鸡肉生产链中的弯曲杆菌...  相似文献   
34.
H5亚型禽流感病毒间接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当前严重威胁我国养禽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病毒为研究对象,病毒在犬肾细胞(MDCK)上培养增殖,经蔗糖梯度离心对病毒进行纯化,免疫清洁级的新西兰公兔,高免血清经辛酸-硫酸铵法和葡聚糖G50柱纯化,制得第一抗体。以FITC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为第二抗体,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本法的最佳检测组织为心肌和胰腺,检测时间只需3小时,本法可检出人工感染后36小时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鸡只中的病毒,对禽流感H7亚型、H9亚型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禽出败等病料进行特异性检验结果均为阴性。运用本方法对69个禽场的临床病料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与鸡胚分离法进行比对,9个阳性场(广东省2004年9个原疫点的病料)的9份病料中,检出8份阳性;而鸡胚分离法阴性样品,本法检测结果与之完全相符。本法用于禽流感H5亚型病毒的快速诊断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特异、费用低廉和不存在交叉污染等优点,在当前流行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快速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按照其自身的程序,自已逐渐结束其生命的历程,通常最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者裂解为若干个凋亡小体而被其他细胞吞噬。随着对细胞凋亡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多样化。Gavrieli Y等(1992)首先建立的TUNEI。方法,该方法特别适合于组织切片的细胞凋亡原位检测。  相似文献   
36.
以禽流感病毒(AIV)H5N4株,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为抗原研制了AI-ND-IB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保存期及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疫苗在免疫后3周后6个月内,对AIV-H5N4,NDV-北京株的攻击均获全部保护,在免疫后52周内,免疫鸡箅清中AIV-N5N4,MDV,IBV的HI抗体也保持较高的水平,疫苗在4℃保存15个月,其免疫力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37.
<正>一、H5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及防控(一)我国近1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从1996年~2004年,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主要是H5N1,对应的疫苗也只是RE-1。随着发展,到2018年,血清亚型增加很多,主要有H5N 1和H5N6,基因型也分为2.3.2.1D和2.3.4.4D,与之相对应的疫苗也在增加。2019年最新官方报道强毒禽流感主要有H5N6、H7N9和H5N1,其中两例发生在辽宁省,一例在云南省。  相似文献   
38.
39.
<正>对于中国家禽养殖业来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部分地区的家禽养殖规模有所萎缩,但整体发展态势保持了健康、平稳的特点。家禽产品供应量充足,质量安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0.
1型鸭肝炎病毒R株全基因组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1型鸭肝炎病毒(DHV1)毒株R全基因组,建立鸭肝炎病毒1型巢式PCR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测定DHV1毒株R全基因组,以3D为靶基因序列的引物P1和P2,P3 和P4进行巢式PCR,引物F和R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其它GenBank上发表的DHV1毒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2%~99.2%,编码聚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8.8%,表明DHV1-R株与其它DHV1毒株之间病毒基因组一级结构有较高的同源性。基因组结构5′UTR-VP0-VP3-VP1-2A1-2A2-2B-2C- 3A-3B-3C-3D-3′UTR在遗传进化关系上与副肠孤病毒属(Parechovirus)亲缘关系较近。参照鸭肝炎病毒1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巢式PCR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方法检测鸭肝炎病毒1型, 结果表明巢式PCR敏感性为6 pg&#8226;ml-1。实时荧光定量RT-PCR确定特异性产物的Tm值,同时做普通RT-PCR。试验结果表明,特异性产物的Tm值为85.6℃,最低能检测到含0.015 fg&#8226;μl-1 阳性质粒标准品。【结论】建立的巢式PCR与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方法显示了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为鸭肝炎病毒1型的临床检测和流行情况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