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森林资源是我们地球最宝贵的生态资源之一,它不仅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净化空气,还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有效的减少了沙漠面积的扩大化。本文将通过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入手,着手分析一下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巴南区测土配方施肥为例,在对该区域地质、地貌、土壤类型、样品分布以及土壤各指标的相关特征进行评价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内测土施肥技术特点,以期完善南方高岗丘陵区"测土配方施肥"中样品采集布点、测定指标选择和肥料配方等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南方高岗丘陵区土壤样品采集应在区域土壤分类、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势和地块特点确定样点分布;土壤酸碱性变化复杂是该区域土壤最为典型的特征,不但是肥料配方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采样分区布点的主要依据;土壤养分指标的选择及肥料配方方案的确定,应建立在本区域土壤肥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并结合土地农业利用方式,确定肥料配方比例。根据南方高岗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速效钾和缓效钾的相关性,建议区县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中,土壤测定指标可选择p H值、有机质(蔬菜或特种经济作物宜加测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  相似文献   
13.
树鼩是最接近灵长类的动物,也是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模型动物,但是在人工驯化时饲养不当和环境因素不良,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确诊广西南宁市某大学人工驯化养殖树鼩发生死亡的原因,从发病树鼩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到可疑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rDNA序列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与GenBank收录的猪奇异变形杆菌RBX1株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分离菌株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奈替米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米诺环素、头孢氨苄、强力霉素等12种药物完全耐药,存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26×10^8CFU。综上所述,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且毒力较强,建议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调查分析重庆市江津区高粱产业园土壤养分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津区高粱产业园土壤总体处于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全钾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效磷、速效钾总体上处于丰富水平,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阳离子交换量总体上处于极丰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罗博  蔡晓莉 《新农民》2010,(7):50-52
售后服务缺乏标准 下乡补贴程序繁琐汽车下乡政策自2009年初开始实施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其不仅扩大了汽车消费,培育了农村汽车市场,还在不.减少财税收入的情况下,拉动了内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重庆地区典型紫色土壤的肥力特征,采集重庆地区旱作地、水旱轮作和水田3种土地利用方式侏罗系时期形成的典型紫色土共354个,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有机质、氮素和微量元素(硼除外)含量在水田中最高,旱作地中最低;旱作地的有效磷含量最高,是水田的1.8倍;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在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同土壤类型微量元素含量各不相同,以自流井组暗紫泥中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氮库含量及碳氮比大小关系表明,水田利用方式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但积累速率并非同步。由此可见,水田是重庆紫色土保持土壤肥力质量的最佳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肖晶  陈娜  周晓溦  罗博伦  易自力  薛帅 《草地学报》2023,31(4):1016-1025
为了探究芒属植物(Miscanthus spp.)的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本试验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方法,研究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奇岗(Miscanthus×giganteus)不同部位(根、茎、叶)浸提液对青葙(Celosia argentea)、苋(Amaranthus tricolor)、稗(Echinochloa crusgalli)3种杂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芒草根、茎、叶浸提液对3种杂草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轴长、胚根长、幼苗干重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3种杂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种芒草浸提液对青葙、稗的化感效应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南荻浸提液对苋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芒草浸提液对3种杂草化感效应表现为芒>五节芒>奇岗>南荻;芒草不同部位浸提液间的化感效应不同,表现为根浸提液>叶浸提液>茎浸提液。结合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指数,3种受试植物对不同芒草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为青葙>稗>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