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AKG)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血清氨基酸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饲料分为豆粕蛋白源、鱼粉与豆粕复合蛋白源两种,在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AKG(0和1.5%)。选取400尾初始体重为(217.93±0.78)g的松浦镜鲤,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为期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KG显著降低松浦镜鲤肌肉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质含量(P0.05)。豆粕蛋白源显著降低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P0.05)。蛋白源和AKG对肌肉粗灰分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对其他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AKG显著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尿酸(UA)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复合蛋白源显著增加白蛋白(ALB)含量(P0.05),显著降低尿素氮(BUN)含量(P0.05)。蛋白源和AKG对ALB和UA含量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AKG显著提高血清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P0.05)。试验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AKG能够提高松浦镜鲤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促进松浦镜鲤对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提高鱼体蛋白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02.
为掌握哲罗鱼Hucho taimen仔稚鱼嗅囊的发育过程及其与摄食强度的关系,对哲罗鱼仔稚鱼嗅囊发育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研究了嗅囊发育与摄食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初孵哲罗鱼仔鱼嗅囊上皮未分化,消化道未有食物充塞度;25~26日龄仔鱼仅有少数个体(11.1%)消化道有一定的食物充塞度(1级);27日龄仔鱼多数个体(占66.7%)开始少量摄食,此时嗅囊上皮仍未分化;29日龄仔鱼均摄食,消化道食物充塞度达到2级和3级的个体分别占44.4%和33.3%;30日龄仔鱼嗅囊上皮从嗅囊基部开始分化;42日龄稚鱼上皮分化更加明显,细胞分化加剧,此时嗅囊上皮分化;45日龄稚鱼均强烈摄食,消化道食物充塞度等级均达到5级,此时嗅囊上皮分化完成;55日龄稚鱼嗅囊形成第一个初级嗅板;85日龄稚鱼嗅囊分化完成,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嗅上皮细胞可分为6类,即基细胞、支持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纤毛感觉细胞、柱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本研究结果可为哲罗鱼资源的保护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为了从血液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研究大鳞鲃(Luciobarbus capito)对碱度驯化的生理适应性变化,选择体重为(13.66±1.26) g的大鳞鲃幼鱼开展NaHCO3碱度适应性驯化实验,空白组一直处于淡水中养殖,驯化组经20 mmol/L的碱度适应性驯养7 d后再放入40 mmol/L的碱度水体中,未驯化组直接放入40 mmol/L的碱度水体中,测定并比较了鱼体放入40 mmol/L碱度水体中第0 h、6 h、12 h、24 h、48 h、96 h、7 d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组织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驯化组和未驯化组鱼体的血液渗透压、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尿素、白蛋白含量和血小板压积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组织抗氧化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在0 h~7 d的碱度胁迫过程中,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且驯化组峰值大小均显著性低于未驯化组(P<0.05),空白组在此期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变化(P>0.05)。驯化组鱼的血常规指标参数和肝脏组织的SOD、CAT出现峰值的时间均晚于未驯化组。驯化组鱼体在高碱度胁迫第7天时,其血液中的尿素浓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肝组织中的SOD、CAT、GSH-Px、MDA参数均显著性低于未驯化组(P<0.05)。研究表明,大鳞鲃幼鱼经过一定程度的碱度驯化后,在遭受更高碱度的水环境胁迫时,从生理层面反映出机体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4.
大鳞鲃(LucioBarbus capito)属鲤科,鲃亚科,亮鲃属,商品名为淡水银鳕鱼.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首次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野生幼鱼,开展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放养密度、饵料营养和鱼病防治等研究,测定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盐碱耐受性,以及池塘越冬抗寒性能等.通过近18年的科技研发和养殖推广,大...  相似文献   
105.
为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PCV2和弓形虫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及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单一PCR检测条件进行摸索,确定其最佳检测条件和灵敏性;进而建立两种病原的双重PCR检测方法,通过对退火温度、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测试,最终确定该方法的反应体系及条件。结果显示:双重PCR方法对PCV2和弓形虫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78.16和29.19 μg/mL;对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等均无扩增,特异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来自川渝地区部分猪场的6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单一PCR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可靠、方便经济,可用于PCV2和弓形虫的实验室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围栏封育对轻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以碌曲县玛艾镇披碱草、异针茅、短柄草及嵩草4种不同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组成,通过对比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区的植物群落特征,对该地区的围栏封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轻度退化草地的植物群落发生正向演替,但是第4年和第3年相比,可食牧草产量、牧草盖度、高度等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禁牧封育超过3年后,草原生产性能及植物群落特征无显著变化,应在封育3年后适当利用。  相似文献   
107.
为探究盐碱水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品质参数,以山东东营滨海氯化物型盐碱水池塘养殖的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可食率、色泽、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可食率及肥满度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雌性卵巢中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极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雌体肝胰腺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低于雄体,卵巢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ARA极显著低于雄体性腺系统(P<0.01)。雌性卵巢中12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5)。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组织中主要呈鲜味、甜味和苦味的氨基酸为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精氨酸Arg。雌性卵巢中钠(Na)、钙(Ca)、锰(Mn)和总矿物质元素∑TME含量极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钾(K)含量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P<0.05),而镁(Mg)、铁(Fe)和锌(Zn)含量则...  相似文献   
108.
为开发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新种质并阐述其品质特征, 本研究以北方寒区 2 龄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简称 2 龄蟹)为对照, 探究 3 龄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简称 3 龄蟹)的可食率、色泽、常规营养品质、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差异, 为 3 龄蟹新种质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结果表明; 9 月 15 日 2 龄蟹肝胰腺指数(HSI)极显著高于 3 龄蟹(P<0.01), 而出肉率(MY)则显著低于 3 龄蟹(P<0.05)。2 龄蟹与 3 龄蟹相比, 头胸甲和肝胰腺湿样 L* , 头胸甲和肝胰腺干样 a*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 龄蟹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3 龄蟹 (P<0.05), 而性腺系统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则高于 3 龄蟹。就脂肪酸而言, 2 龄蟹肝胰腺、性腺系统和肌肉中 DHA 和 DHA/EPA 含量均高于 3 龄蟹, 而 ARA 则低于 3 龄蟹。肌肉中脂肪酸显著性差异项(5 项)明显高于肝胰腺(1 项) 和性腺系统(1 项)。就游离氨基酸而言, 2 龄蟹肝胰腺、性腺系统和肌肉中总必需氨基酸(ΣEFAA)、总游离氨基酸 (ΣFAA)均高于 3 龄蟹。性腺系统中显著性差异项(6 项)明显高于肝胰腺(0 项)和肌肉(2 项)。2 龄蟹肝胰腺和性腺系统中谷氨酸(Glu)、总鲜味氨基酸(ΣTUV)高于 3 龄蟹, 而肌肉中则低于 3 龄蟹。就矿物质元素而言, 2 龄蟹 3 种可食组织中 Na、K、Ca、Mg 和 Cu 元素含量均低于 3 龄蟹。肝胰腺中矿物质元素显著性差异项(5 项)明显高于性腺系统 (1 项)和肌肉(2 项)。综上所述, 2 龄蟹大部分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游离氨基酸指标均优于 3 龄蟹, 但可食率参数、大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则明显低于 3 龄蟹。整体来看, 2 龄和 3 龄雄蟹各有优势, 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