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综述了绵羊BMPR-IB基因、BMP15基因和GDF9基因突变的遗传方式及对产羔数的影响,还对根据表型发现的Woodlands基因、Thoka基因、GDF9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及根据表型推断存在的Olkuska基因、Belle-Ile基因、NZLongwool基因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生产中利用这些遗传标记作为辅助育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测物种鉴定PCR体系的特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实验对猪源性成分鉴定相关的7对引物就退火温度、镁离子浓度和不同Taq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和镁离子浓度对PCR特异性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中2对引物优化后仍与鼠、兔、牛、羊、鸡和鸭有非特异性扩增。不同的Taq酶对引物特异性也有重要影响,本实验中r Taq酶在7对引物PCR体系中特异性最佳。通过对引物体系的优化和选择不同的Taq酶,可以有效提高特异性,减少非特异性扩增,为建立物种鉴定的PCR体系及多重PCR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猪产仔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确立其在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分析猪Prepro-orexin基因第62位多态性位点在二花脸、香猪、淮猪和姜曲海猪4个品种中的多样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对二花脸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花脸和香猪分别检出三种基因型,姜曲海猪有两种基因型,而淮猪只有一种基因型。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二花脸猪不同基因型群体间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基因多样性对产仔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猪产仔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确立其在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价值。采用PCR-RFLP法分析猪Prepro-orexin基因第62位多态性位点在二花脸、香猪、淮猪和姜曲海猪4个品种中的多样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对二花脸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花脸和香猪分别检出三种基因型,姜曲海猪有两种基因型,而淮猪只有一种基因型。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二花脸猪不同基因型群体间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基因多样性对产仔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最早于1993年在英国首次报道,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该病是由圆环病毒(PCV2)引起的,主要侵害皮肤和肾,后发展成为皮肤受损的疾病。该病死亡率虽低,但发病率高,病程长,尤其在夏秋季节,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采用SAS8.2的GLM过程和ttest过程对同期出生、不同杂交组合方式的290头湖羊杂交后代的体重和日增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方式对子一代初出生重和二月龄断奶重都有显著提高,但只有三元杂交对二月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不同杂交组合间,美利奴×夏洛来×湖羊组合效果最好,与其它三组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丰县种鸭养殖原来采取水养的方式,每天每只种鸭洗浴需要10千克水.全县100万只种鸭日产生污水达10000吨,有的直接排放到沟里、河里及养殖场周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丰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解决种鸭污水处理问题,丰县环保局、县畜牧水产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发种鸭生态健康养殖工作的通知”.分发到每个养种鸭户手中,并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有效方法,在有关种鸭饲养场进行种鸭旱养养殖试验。并进行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1株Ⅰ类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DV08-046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基因组长度为15 198 nt,符合"六碱基原则".与Ⅱ类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相比,该分离株在基因组P基因的2 381~2 382 nt的位置(根据La Sota株的基因组序列,包含15 186 nt)有12 nt的插入(TGGGAGACGGGG).NDV08-046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新城疫弱毒株特征.全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所有的新城疫毒株能够被分为2个明显不同的分支,即Ⅰ类和Ⅱ类,NDV08-046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Ⅰ类新城疫病毒基因2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为构建病毒拯救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根据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OE方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NDV08-004的3’-Leader和5’-Trailer区域之间后反向插入转录载体pOLTV5中,构建了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pLGT-03。将pLGT-03转染辅助病毒NDV08-004感染的表达T7RNA聚合酶BSRT7/5细胞进行功能鉴定。采用RT-PCR将NDV08-004的NP、P和L蛋白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CI-neo中,分别构建了三个辅助质粒pCI-NP、pCI-P、pCI-L。通过构建的微型基因组pLGT-03和三个辅助质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共转染BSRT7/5细胞来验证辅助质粒的功能。结果微型基因组pLGT-03转染辅助病毒感染的BSRT7/5细胞后可见明显荧光,表明微型基因组构建成功。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共转染可见荧光表达,表明三个辅助质粒均具有相应的功能。结论表明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均具有相应的功能,为建立NDV08-004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DNA指纹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指纹 (DNAfingerprint ,DFP)技术是一种在单一实验中可以检出大量DNA位点差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1980年Wyman和White首先在人类基因文库的DNA随机片段中分离出高度多态的重复序列区域。 1982年 ,Bell等人又在人胰岛素基因附近发现高度重复序列。 1985年 ,Jeffreys等人发现小卫星位点的核心序列并以此为探针获得了第一个杂交图谱 ,由于其具有和人的指纹相似的个体特异性而被称为DNA指纹图谱。之后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DNA指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并在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DNA指纹技术的发展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