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278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131篇
  103篇
综合类   1254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649篇
园艺   326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8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高温影响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产量和品质,是制约紫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前期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下,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但其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功能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对坛紫菜cullin E3连接酶基因(PhCUL1)的功能进行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PhCUL1基因的全长,PhCUL1全长为250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481 bp,该基因存在1个Cullin (407~618 aa)结构域和1个Cullin Nedd8 (754~821 aa)结构域,其中,Cullin Nedd8结构域为蛋白融合位点。进化树分析显示,PhCUL1在进化上与脐形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qRT-PCR结果显示,PhCUL1基因被高温显著诱导。为进一步阐明PhCUL1的分子功能,将其转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进行功能验证,过表达PhCUL1株系比野生型更能耐受高温胁迫。同时,在高温33℃下处理3 h和6 h内,转基因植株的PhCUL1基因呈上调表达。这初步说明PhCUL1基因在坛紫菜响应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有助于阐明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指导耐高温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环烷酸铜对离体小瓜虫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05、0.1、0.2、0.4、0.8mg/L 5个浓度梯度的环烷酸铜溶液对小瓜虫成虫、幼虫以及孢囊进行离体杀灭试验,结果表明:0.1~0.2mg/L环烷酸铜溶液对小瓜虫幼虫及成虫都有较强杀灭作用,0.4~0.8 mg/L环烷酸铜能控制小瓜虫包囊分裂。  相似文献   
73.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是瓜类霜霉病菌,属鞭毛菌亚门卯菌纲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它寄生黄瓜后引起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生长中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能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棚栽培由于人为创造的特殊生态环境,如湿度高、温差小等,特别是高湿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霜霉病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从入侵到发病只要几天的时间,如果防治不及时,一般3~5天病害可大面积蔓延,  相似文献   
74.
施氮量对新疆滴灌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滴灌冬小麦高产需氮肥规律,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N_0(0 kg·hm~(-2))、N_1(90kg·h~(-2))、N_2(180kg·h~(-2))、N_3(270kg·h~(-2))、N_4(360kg·h~(-2))施氮量对新冬18号0~60cm土层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拔节至成熟期间0~60cm土层根系干重、根长和根系活力均增加,N_3处理孕穗期小麦0~60cm土层根干重、根长分别较N_0处理增加11.93%、29.0%,增幅基本表现为0~20cm20~40cm40~60cm土层;N_3处理较N_0处理小麦产量增加30.35%,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为6.90kg·kg-1。拔节期前后施适量氮肥可促进0~60cm土层根系生长和活力增强,是氮肥增产的重要原因。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2),可获得产量7 591.49~8 004.85kg·h~(-2),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为6.90~8.06。  相似文献   
75.
亏缺灌溉对大豆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方法以新大豆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处理(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70%、60%、50%)对春大豆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亏缺加重,根干重、根系吸收表面积、根伤流、根活力均呈现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为80%>70%>60%>50%;7月20日前后亏缺灌溉降低大豆根...  相似文献   
76.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龙单13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龙单13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抗病育种室选用半马齿型改良自交系K10为母本,以自育二环系龙抗11为父本杂交育成,1994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2~115d(哈尔滨),需≥10℃积温2320℃*d,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逆性强,子粒商品品质好,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下限以及吉林山区、半山区、内蒙古东北部旗(县)、河北部分市(县)等早熟春玉米区种植。到1999年龙单13累积推广面积已达173.82万hm2,已成为北方早熟春玉米区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7.
以8份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小斑病病株率进行调查,计算病情指数,并对病情指数配合力及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分析,为供试玉米自交系在抗小斑病种质改良、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的抗性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浚313表现高抗,Mo17表现抗,浚50X、丹340、浚SN12E表现中抗,B73表现感,鲁9801、昌7-2表现高感;浚313所组配的组合抗性表现相对较好,昌7-2组配的组合抗性相对较差。8份玉米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别较大,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呈现正负两向效应;浚SN12E作母(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为负(正)值;亲本及组配方式对杂交后代的小斑病抗性有极显著影响。小斑病病情指数的广义遗传力为89.73%,狭义遗传力为56.61%;该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该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不明显,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78.
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假设单位养分增产量与施肥量之间为线性模型,结果导致最高施肥量之前和最高施肥量之后的施肥效应是对称关系。这种模型设定偏误以及模型存在的强烈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是建模成功率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研发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旨在提高二元肥效模型的适用性。在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基础上,根据植物营养元素功能不可相互替代原理,构建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并通过氮、磷、钾二元组合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检验新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推荐施肥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水稻、花生、马铃薯、毛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17个氮磷、氮钾、磷钾二因素肥效田间试验结果中,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均能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但典型肥效模型仅占试验点总数的58.8%,模型一次项系数或二次项系数代数符号不合理以及推荐施肥量属于外推的非典型式占41.2%。基于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拟合上述试验结果,同样均能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典型肥效模型的比例占试验点总数的88.2%,非典型式模型(均属于推荐施肥量外推)比例仅占11.8%,建模成功率较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提高了29.4个百分点。两种模型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之间、经济产量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线性回归方程的一次项系数分别仅有0.9153和0.9161,表明当二元二次多项式模型推荐的最高施肥量或经济施肥量每增加1 kg时,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的相应推荐施肥分别仅增加0.915 3 kg和0.916 1 kg,较好地克服了二次多项式模型推荐施肥量偏高的问题。分析表明,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是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的简化式和特例,新模型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9.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县域水土流失消长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大的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小的青海省称多县为例,收集了2014—2015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等资料,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水力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与2014—2015年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面积的差异,对比了基于两期土地利用图和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消长变化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两期土地利用图得到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大,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小,前者水土流失面积变化量是后者的64倍(称多县)和94倍(达拉特旗)。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面积消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水土流失面积消长量远小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量。本结果可为即将开展的全国水土流失消长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0.
澄清型香蕉汁的制备中,果胶酶应用的工艺条件对产品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分别考察了果胶酶的添加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香蕉汁澄清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为150 min,果胶酶质量浓度为0.09 g/L,果汁的透光率最大为76.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