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农学   9篇
  34篇
综合类   90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按常规方法给试验骡、驴多次静脉输入牛全血,虽出现一定的输血反应,但很快停止消失,一切恢复正常。5匹传贫病马多次输牛血后,输血反应同上,其中3匹含铁细胞减少或消失,临床症状消失;2匹死亡。加用抗过敏药物,输牛全血临床抢救新生仔驹脓毒败血症3例(骡驹2例,马驹1例)痊愈,抢救新生骡驹溶血病3例,亦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干细胞及其在人类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指从胚胎、胎儿或成年个体各种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多能性细胞 ,具有体外保持未分化状态的无限增殖能力 ,在不同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类型、组织甚至器官。胚胎癌细胞、胚胎干细胞、胚胎生殖细胞和成年组织干细胞是目前研究的几类主要干细胞 ,它们除作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细胞模型外 ,在人类医学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小鼠、奶山羊、奶牛和家猪的表皮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表明:酶消化法适于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所获得的小鼠表皮干细胞在维持了两代之后自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奶山羊和奶牛不论用酶消化法还是组织块法都可以获得大量活力相对较好、表皮干细胞特性维持较久的细胞,奶山羊表皮细胞采用型胶原分选,用有血清培养液培养,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为表皮干细胞,可持续传至少9代,随着代数增高,细胞活力减弱。  相似文献   
24.
现场分割奶牛胚胎产生同胚双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易徒手胚胎分割法,一分为二分割奶牛胚胎。应用非手术方法,每头受体移植成对二分胚。移植4头受体,2头妊娠,其中1头产公犊1头,1头产母犊2头。该母犊为同胚双犊,健康,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25.
几种培养液对昆白系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完善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体系,探讨以KSOM为基础液添加新生牛血清(NBS)、胎牛血清(FBS)及BSA和G1/G2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10%NBS的KSOM组和G1/G2培养液组的囊胚率分别为89.52%和87.08%,二者差异不显著;②添加10?S组囊胚率为10.26%,与①中两组差异极显著;③添加0.1%BSA和0.4%BSA组囊胚率为0%,与其他三组差异极显著.添加新生牛血清的KSOM与胚胎培养液G1/G2均有效克服昆白小鼠2-细胞阻滞,并能得到较高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26.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的来源、培养方法、建系条件、生物学特性和鉴定方法、遗传操作及其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维持ES细胞多能性和自我更新的机理,进一步优化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类ES细胞的分离、培养、建系方法,探讨其定向分化机理,建立胚胎干细胞(ESCs)和胚胎生殖细胞(EGCs)的大规模快速扩增技术;完善hESCs向重要功能细胞(生殖细胞)分化的体系;单细胞比对分析ESCs、畸胎瘤细胞(ECSs)、EGCs、类胚体(EBs)、各级生殖细胞和成体细胞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图谱,以探求生殖细胞、成体细胞、ESCs、ECSs、EGCs的本质区别,积极开展将ES细胞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支持牛类胚胎干细胞发育的饲养层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鼠胎儿和牛睾丸为材料 ,以含 1 5 % NBS、0 .1 mmol/ Lβ-巯基乙醇、0 .1 μmol/ L Na2 Se O3的DMEM溶液为培养液 ,分离获得了传 1 5代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 5代牛睾丸成纤维细胞 ,建立了小鼠和牛类 ES细胞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牛睾丸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均属附着生长型细胞 ,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相比较 ,牛成纤维细胞直径和长度大 ,生长速度快 ,易于老化 ;1 2~ 1 6日龄的小鼠胎儿最适宜分离与克隆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 ;在 2 5℃条件下 ,以 0 .2 5 %胰蛋白酶 0 .0 4% EDTA消化液作用胎儿小块组织分离原代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 ,消化液作用时间不应超过 2 0 min,以相同的消化液在 3 7℃条件下 ,离散贴壁成纤维细胞 ,作用时间以 2~ 3 min为宜 ;培养细胞密度与传代时间间隔有密切关系 ,若传代时间间隔为 3~ 4d,培养细胞浓度应为 3× 1 0 5个 / ml~ 5× 1 0 5个 / ml;在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克隆过程中 ,培养基中添加0 .1μmol/ L Na2 Se O3 0 .1 mmol/ Lβ-巯基乙醇 1 5 % NBS,有利于 MEF和 NBTF的增殖  相似文献   
28.
山羊毛囊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山羊毛囊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来比较2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毛囊干细胞的效率。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2.0%±1.62%6、8.4%±1.82%、72.0%±2.42%,integrin-β1分别为52.5%±2.12%、66.3%±1.98%、73.0%±2.16%,而消化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6.2%±3.12%、61.7%±1.17%、64.0%±3.02%,integrin-β1分别为56.0%±1.12%、63.0%±1.12%、68.0%±2.32%;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4%±0.77%、31.3%±0.88%、44.7%±1.03%,而消化法获得细胞第1、3、7代克隆形成率为22.6%±2.30%、26.9%±0.86%、32.8%±1.05%;在同样培养条件下,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可体外传19代,而消化法可传12代。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并进行传代,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克隆形成率以及传代能力均显著高于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P<0.01)。  相似文献   
29.
细胞分化是细胞行使功能的前提条件,是特定基因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状态的维持需要细胞外环境、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交流及其细胞内环境等共同作用,从而保证分化细胞染色体的特定空间结构。细胞内环境中细胞核因素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后生性遗传作用,细胞质因素主要有转录后基因沉默(RNAi)和蛋白质磷酸化作用等。克隆动物的实质是细胞分化过程的逆转。克隆动物的过程及其卵母细胞质中的特殊物质破坏了维持供体细胞分化状态的各种条件,改变了分化细胞染色体的特定空间结构,对分化细胞进行了重新编程。克隆过程中卵母细胞质对体细胞的去分化过程并非完全正确,同时由于体细胞染色体可能存在的变异,导致体细胞克隆效率很低。加强对发育生物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和对现有克隆动物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并继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体细胞克隆操作程序,是提高克隆动物效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0.
在细胞松弛素B的参与下,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有效制备小鼠无核ES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悬液培养中40%的小鼠ES细胞可发生去核作用,经Hoechst染色和形态观察确定:80%的去核ES细胞在30min内可恢复其原有形态,但其生活力不会超过48h,这为研究ES细胞的胞质功能及核质互作效应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细胞去核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