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为筛选适合金华地区秋季栽培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引进的7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为试材,开展了秋播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在7个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产量高、薯块大小均匀、结薯集中、表皮较光滑、芽眼较浅、椭圆形,且商品薯率高.“中薯7号”和“中薯8号”产量也较高,薯块较大、结薯较集中、表皮光滑、芽眼浅、薯块椭圆形、商品薯率较高.这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金华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2.
甜玉米浙凤甜2号秋季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浙凤甜2号、超甜3号品种在8月上、中旬播种产量较高,品质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33.
青贮玉米春播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饲3号"等13个青贮玉米春播品种比较试验,考察了植株性状、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青饲3号"、"黔单14号"、"奥玉5102"等品种的生物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比对照"农大108"增产,是提高种植效益、优化种植结构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34.
紫色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适合浙中地区栽培的紫色甘薯新品种。[方法]对4个紫色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宁紫薯1号产量高,薯型较匀称,食用品质较优,综合性状均优于其他各参试品种。贮藏15 d后,各品种甜度与风味呈上升趋势。[结论]宁紫薯1号适宜在浙中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5.
以宁紫薯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对鲜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以及商品薯产量与商品薯率的动态变化,并确定了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不同扦插时期对宁紫薯1号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有直接影响。适当提早扦插、适时收获可获得最高商品薯产量。最迟扦插期应掌握在7月底以前,收获时间掌握在扦插后100~130 d。  相似文献   
36.
金徐薯69是从徐781和徐薯18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鲜食烘烤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红皮、橘红肉,表皮光滑,纺锤形;单株结薯66个,大中薯率906%;长蔓,茎绿色,分枝数4~7个;顶芽凹,顶叶绿色,脉基紫色,叶浅缺刻;可溶性糖含量59%,淀粉含量152%,烘干率260%,胡萝卜素含量1082 mg·kg-1;浙江省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年平均667 m2产量2 2048 kg,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70%;具有萌芽性好,结薯集中、丰产性好,较耐贮藏,烘烤食味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7.
密度对糯玉米丽糯2119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糯玉米丽糯2119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收获鲜穗或籽粒不同用途产量目标的最佳种植密度,以提高种植效益,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单纯从鲜穗或籽粒产量角度考虑,丽糯2119最佳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而从种植效益角度考虑,丽糯2119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8.
金华市种植的马铃薯多以农家种为主,这些品种退化严重,产量较低,而且近年来疮痂病越发严重,已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13个新品种(系),以‘中薯3号’为对照,对引选品种(系)植物学特征、生育期、抗性和经济性状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D16’、‘N157’和‘D335W’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8.53%、32.97%和31.89%,且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9.
宁波本地品种东仓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分不同大小进行原种生产试验,对脱毒原原种、脱毒原种、一代及二代生产种进行产量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脱毒原种产量高低与播种时脱毒原原种大小存在相关性,最经济有效的原原种大小是 5 g 左右。在生产上从综合成本考虑建议使用脱毒原种。  相似文献   
40.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加工工艺紫薯样品的挥发性组分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共定性识别出24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和杂环类,以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烤后紫薯风味物质较多,蒸后和煮后紫薯风味物质相似,紫薯汁有其特有的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