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54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温是影响鱼类活动的重要因素,鱼类繁殖、生长、发育等阶段都对水温有着不同需求。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4个季节的大面积调查数据,结合R语言绘图技术,采用频率和生物量两种确定温度分布范围的方法,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水温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依据频率和生物量分别确定的温度分布范围差别较大;前者覆盖站位比例相对较高,后者覆盖站位累积生物量比例较高;后者在确保生物量累积比例的条件下,某些季节也能有较高的站位覆盖比例,如夏季和秋季;基于生物量确定的温度范围可以更好地反映目标对象的分布特征。与历史研究结果比较,本文的水温分布范围基本保持一致,推断小黄鱼水温分布范围相对稳定,本文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小黄鱼的一般特征。研究过程中发现小黄鱼有两个群体,水温和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一个群体分布偏北,分布最南水域不超过舟山渔场水域;另一个群体分布偏南,一般分布水域处于长江口渔场以南海域。群体分布环境特征的分离可以作为种群划分的一个依据,本文观察结果可以作为小黄鱼种群划分的一个侧面依据。研究还发现,春、冬冷季小黄鱼资源聚集程度高,而夏、秋暖季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冷季群体单一,主要是越冬索饵群体;而暖季群体复杂,包括产卵亲体、补充群体等;暖季出现多个高生物量水温范围,可能与不同群体不同的温度取向相关。  相似文献   
102.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在中国的海洋渔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其种群动态和开发模式的信息更新对指导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 2018 年在黄海南部海域采集的小黄鱼长度-频率数据, 获取小黄鱼生长、死亡和种群状况的基础生物学参数, 其中, 总死亡系数源于长度转换渔获曲线的估算, 生物学参考点通过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或单位补充量生物量分析来预估; 利用渔获长度指标研判小黄鱼的开发模式。结果显示, 小黄鱼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的渐近体长 BL=29.26 cm, 生长系数 K=0.26/a, 理论初始年龄 t0=?0.6326 a; 总死亡系数 Z、 自然死亡系数 M 和捕捞死亡系数 F 分别为 2.83/a、0.52/a 和 2.31/a, 现行渔业开发率(E=0.82)超过估算的生物学参考点(Emax=0.67), 证实小黄鱼种群超过了最佳开发水平, 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渔获长度指标进一步分析显示, 45.18%的渔获是在性成熟之前捕捞, 而巨型亲体占比仅为 0.47%, 表明该种群同时遭受生长型和补充型过度捕捞。 Logistic 选择曲线分析表明, 小黄鱼渔获概率在 50%的选择全长为 13.75 cm。可持续的渔业管理需要提高首次开捕全长 Lc, 以接近最适捕捞全长 Lopt (19.2 cm)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3.
根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测定了火枪乌贼(Loligo beka)的胴长、角质颚形态指标等参数,阐述了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及其长度的相对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上、下颚差异较大,其中,上、下颚HL相对于RL均存在着等速生长现象(P>0.05);CL相对于RL均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5);而WL、WW相对于RL则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01)。上、下颚各长度指标均受生长的影响,均随胴长的增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RL/HL、RL/CL、HL/CL的比值非常稳定,不随胴长、体质量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可作为火枪乌贼角质颚形态特征的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4.
在2003年4月7~16日、6月16~24日2次东海和黄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中,对小黄鱼(Psd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产卵群体的分布、性腺成熟度组成、分布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此次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水域范围内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小黄鱼产卵场,主要位于黄海南部的近海及济洲岛的西南部,适宜水温为10~12 ℃,适宜盐度为32~33;另据推测黄海南部的禁渔区内至少还存在一个小黄鱼的产卵场;小黄鱼在产卵前呈自然分布,产卵时就近进入其中一个产卵场,产卵后开始游向南方进行索饵洄游;据推测,调查范围内的小黄鱼产卵时间大概是从3月份的中下旬开始,然后可能一直延续到5月底和6月初结束.  相似文献   
105.
根据2000年春(4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东海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从中选出关于黄鲫的数据,分析了其资源密度的四季空间分布变化,发现在所调查的区域中黄鲫资源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分布在东海北部水域,另一个分布在东海南部水域。本文主要对分布在北部的这一群体进行了四季空间分布变化的研究,不同大小的黄鲫在各个季节的分布区域有较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产卵、索饵、越冬等洄游活动行为,并根据研究结果描绘出黄鲫的产卵育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大致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106.
北太平洋柔鱼资源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家骅  郑元甲 《海洋渔业》2003,25(2):51-57,65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的分布范围很广,在太平洋分布于10°~50°N和20°~40°S之间、在大西洋分布的纬度范围与太平洋相似、在印度洋分布于该洋西部10°N~30°S之间,以北太平洋的数量最多,栖息海域的水温为10~24°C。柔鱼栖息于表层至1500m的水层,它具有季节性洄游和垂直洄游习性,在摄食季节,往往在夜里游至表层摄食,并具有较强的趋光习性,有利于灯光诱钓作业。  相似文献   
107.
稻瘟俗称病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吊颈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穗部,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是真菌寄生引起,青灰色霉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害的扩展靠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病为25℃~28℃,高湿有利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而高湿度持续达一昼夜以上,则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土壤温度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  相似文献   
108.
调查结果表明,杨梅刺蛾类害虫在杭州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权、枝干或树干基部周围的土中越冬。为害以高龄幼虫取食叶片为主,9月份第2代幼虫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7.5%鱼藤精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50%乐果乳剂10倍液涂干包扎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养分空间插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增城市为研究对象,采集全市内200个土壤样点,利用BP神经网络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的氮和磷进行空间插值预测,将插值结果与土壤样点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到预测数据的误差均方根.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插值精度比克里格高,在样点较少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的插值结果克服了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平滑效应.BP神经网络对插值的样本数据的分布类型没有要求,比传统插值方法有更强的泛化能力,是一种可替代的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试验以晚稻杨梅品种为材料,以山地酸性土壤种植的植株为对照,首次于浙江定海pH>8.1的碱性土壤中进行杨梅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碱性土壤种植的杨梅植株明显矮化,4年生树高度降低37.9,春梢长度缩短47.6,南北向和东西向树冠直径分别缩小45.4和42.0,春梢粗度和树干基部直径分别缩小26.5和38.9,叶片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13.5和26.1,均达极显著差异.碱性土壤种植的杨梅始果期提早,栽后第3年普遍开始结果,第4年结果树率达80以上,单株产量3.6 kg,而对照第4年结果树率仅为4.5,几乎没有产量.碱性土壤种植后果实品质发生明显变化,4年生树龄果实总糖度为15.52,总酸度为0.83,比对照分别增加33.4和10.6,果实P2O5,K2O,Ca分别比对照增加29.41.4.80和24.3,但碱性土壤杨梅果实和果核重量分别比对照减轻24.3和20.6,均达极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碱性土壤可以种植杨梅,且树体矮化、提早结果,果实品质生理指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