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62篇
  92篇
综合类   604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开展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防治香榧绿藻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季使用0.1°Bé~0.5°Bé石硫合剂液喷施,绿藻的防治率达到18.1%~87.7%;在冬季使用0.1°Bé~0.3°Bé石硫合剂液喷施对绿藻没有防治效果,0.4°Bé~1.5° Bé液喷施,绿藻的防治率达到11.7%~84.4%;试验所用浓度石硫合剂液在相应的使用期间没发现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972.
内质网是细胞内负责蛋白质折叠和修饰的重要细胞器。内质网应激是由于蛋白质异常累积而引起的细胞应激反应,可导致炎症、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等动物机体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多糖可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内质网过载反应和未折叠蛋白质反应相关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进而保护动物机体免受损伤。本文综述了植物多糖在缓解内质网应激导致的动物机体炎症、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相关机制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蒙古族传统奶酪中VA、VD2、VD3、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VK1共8种脂溶性维生素及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 选取蒙古族传统奶酪为试样,经无水乙醇提取,酶解后用正己烷萃取,旋蒸浓缩,复溶过滤膜。经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150 mm×4.6 mm,4 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水(体积比为95∶5)为流动相,采用FLD和VW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VA、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VK1、β-胡萝卜素在0.1~1.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VD2、VD3在0.05~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结论] 建立的HPLC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为蒙古族传统乳制品中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及天然色素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4.
水分和氮素是植物生物量积累的重要资源,也是调节植物在荒漠逆境条件下生物量分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两种荒漠优势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降水[–30% (低水)、0 (中水)、+30% (高水)]与氮素[0 (N0,无氮)、4 g·(m2·a)?1 (N1,中氮)、8 g·(m2·a)?1 (N2,高氮)]交互作用对其不同生长方式(红砂单生、珍珠猪毛菜单生、红砂和珍珠猪毛菜混生)下的生物量分配及相关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砂和珍珠猪毛菜幼苗受水分和氮素影响显著(P < 0.01)。单生红砂根生物量在低氮、高水时增加,而茎和叶生物量在高氮、中水时增加,其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关系为根 > 茎 > 叶。混生红砂的根、茎、叶生物量分别在无氮和低水、无氮和中水、低氮和高水条件时有所增加,其分配关系为叶 ≥ 茎 > 根。单生和混生珍珠猪毛菜均在低氮和高水时器官生物量增加,两者生物量分配关系一致,均表现为叶 > 茎 > 根。2)混生方式下的红砂和珍珠猪毛菜叶根重比、叶重比、源汇重比均高于单生方式,而根冠比则较单生分别平均减少了52.63%和37.45%,说明两种植物在混生过程中均能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部分。未来在降水格局和氮沉降变化条件下,红砂和珍珠猪毛菜的混生状态将可能比其单生状态更有利于适应全球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5.
以国内外15个广泛栽培的重点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开展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根据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中部地区灌溉条件下综合性状优良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方法下,巨能401、柏拉图、草原2号杂花苜蓿为综合排名较高的品种,是本地区优选苜蓿品种,斯贝德和陇东苜蓿表现最差,不适合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76.
我国天然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天然草本植物中提取的多酚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将植物多酚提取物开发为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植物多酚提取物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改善畜产品品质,调节肠道健康。文章对植物多酚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抗氧化作用及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总结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多酚类提取物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7.
【目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但人们在对太阳能的利用中存在间歇性、光照强度不足等问题,使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开环控制的小型定日镜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跟随太阳的旋转,通过反射作用,始终把太阳光线反射在一个目标位置进行热量的收集。系统通过检测太阳光线的位置,计算当前位置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得到反射光线需要反射的目标位置。单片机经过数据转换得到一组舵机数据,系统再改变输出电压的占空比来控制舵机的旋转角度,最终实现对镜面姿态的自动调整。【结果】经过最终的实物验证,可以实现所有的设计功能,对太阳光线进行一系列的自动跟踪,完成对热量的收集工作。【结论】该系统具有跟踪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78.
为探究农业有机废弃物基质对辣椒、番茄幼苗根际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以农业有机废弃物(A处理)、商品育苗基质(CK处理)作为基质分别设置盆栽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辣椒、番茄幼苗在株高、茎粗方面无显著差异;在干重、生长函数、壮苗指数方面,A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生化指标中,辣椒A中处理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番茄中A处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显著高于CK处理。在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方面,A处理降低了辣椒、番茄苗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厚壁菌门、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辣椒和番茄幼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中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K含量与A处理的富集类群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正相关。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则与通气孔隙度、有机质、速效K含量显著正相关。有机废弃物基质改变了辣椒、番茄幼苗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使相关的有益微生物显著富集,介导作物生长,这为有机废弃物基质化在辣椒、番茄育苗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9.
云南特有的藤条茶,源于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留采法,因能促使茶树树干形似藤条而得名。为探究藤条茶留采管理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选取藤条茶园一芽二叶鲜叶制作晒青茶、红茶、白茶,以现代茶园同类鲜叶制样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藤条茶树鲜叶制成的晒青茶一般具有更高爽的香气和浓醇的滋味,白茶则具有更浓郁的香气及甘和的滋味,而现代茶园红茶一般具有更高甜的香气和甘爽的滋味。藤条茶的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现代茶园茶树鲜叶,尤其是藤条白茶中的儿茶素总量为67.11 mg·g-1,显著低于现代茶园白茶(84.19 mg·g-1)。藤条晒青茶中的茶氨酸含量为16.79 mg·g-1,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晒青茶(14.69 mg·g-1)。藤条晒青茶和藤条白茶具有更低的酚氨比。在所有茶样中共鉴定出205个初级代谢产物,藤条白茶中积累更丰富的糖类。此外,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127种挥发性物质,醇类和酯类是不同茶样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藤条白茶中挥发物总量显著高于现代茶园白茶;藤条红茶中香叶...  相似文献   
980.
根据小菜蛾生物学、生态学特性,1996~2002年历时7年在广州市郊5个代表性的地点监测,以田间虫口基数、性诱蛾量和气象因素为预报因子,组建广州地区小菜蛾发生量预测预报回归模型,应用模型进行发生量预测.经2003、2004年试用检验.预报结果达到准确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