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26篇
  51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6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5 000与52 500株/hm2 2种密度的总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8 944和133 167 kg/hm2),但二者均显著的高于密度为37 500株/hm2的总鲜草产量(117 370 kg/hm2);但这3种密度处理的总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这3种密度间各品质指标、植株性状指标总体表现,结果密度为37 500株/hm2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分蘖数、总茎粗、干物率均为最高,密度为45 000株/hm2次之,处理52 500株/hm2最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密度为37 500株/hm2最低,52 500株/hm2最高。综合产量与饲用品质比较研究表明,玉草1号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在我国南方最适宜。  相似文献   
102.
不同供体及不同回交次数对玉米自交系R08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R08为轮回亲本,18个优良自交系为供体亲本,不同回交和自交次数,选育出遗传背景与R08相近、但相互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的BC1F3和BC2F2各18个R08改良系。通过抗病性鉴定、配合力及SSR分子标记分析,探讨不同供体及不同回交次数对R08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36个改良系中,29个抗或高抗大斑病,大部分改良系的多数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与R08相比并无下降或有所提高;相同供体不同回交次数选系的比较显示,对大斑病抗性的改良,回交1次自交2次(BC1F3)优于回交2次自交1次(BC2F2),且改良后代选系多数产量性状GCA大体相当;相同回交次数不同供体选系的比较表明,供体对回交后代的影响较大,供体不同回交后代选系大斑病抗性及多数产量性状GCA存在较大的差异;SSR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相同供体不同回交次数所创造的遗传变异无明显差异,相同回交次数不同供体选系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供体昌7-2和川321对改良R08的大斑病抗性和产量性状GCA作用较大,属优良供体亲本;w4-1和w10-1属回交改良优良选系。因此,利用回交法改良玉米自交系,在选准供体亲本的基础上,回交1次后,在自交过程中加强目标性状的鉴定选择及配合力测定,可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03.
为了从原子尺度弄清楚因辐射损伤而出现的第二相铜沉淀物对位错运动状况的影响,在Osetsky模型和Malerba势能基础上,通过共轭梯度法进行能量最小化,对BCC铁中刃型位错与铜沉淀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再现作用过程的同时,重点探讨了铜沉淀物直径、间距等因素对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连续体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铜沉淀物直径越大,相互作用越强,位错越难越过沉淀物.而铜沉淀物间距越大,位错越容易越过沉淀物,Malerba势能下的模拟结果相比Ackland势能下的模拟结果与连续体理论模型结果相符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4.
两个新选玉米雄性不育材料的初步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育稳定性、恢复专效性以及分子特异性分析,对两个新选玉米不育材料"R1"和"R2"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两个不育材料均为可遗传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不育性表现稳定,且能被"恢313"保持,被"自凤1"恢复,特异PCR扩增的带型与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一致。初步判断这两个不育材料均属于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因它们的恢复系和保持系不尽相同,推测可能属于不同的C亚组。根据恢复株自交F2的分离比例,推断"R1"的育性恢复受2对或3对基因控制,而"R2"的育性恢复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F18+ETEC分离株的鉴定、菌毛蛋白的提取及菌毛蛋白生物活性的初步验证。[方法]分别以分离株A20、D20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采用热抽提法分别提取F18标准株和分离株A20、D20的菌毛蛋白,并分别制备弗氏佐剂苗,免疫产蛋鸡,采用间接ELISA法定期检测母鸡的IgY和血清抗体效价。[结果]采用TSB培养基,37℃摇床培养24 h,分离株和标准株菌毛均获得了良好的表达。分离株A20、D20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鉴定均为F18+ETEC。F18ab分离株和标准株的菌毛对产蛋鸡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卵黄中IgY效价最高可达1∶25 600,血清中抗体效价高于卵黄中IgY效价,最高可达1∶51 200。[结论]分离株A20、D20均为F18+ETEC,且对产蛋鸡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6.
首先论述了中亚干旱区的土壤形成环境和土壤地球化学特点,剖析了该区广泛分布的盐渍土、石膏土和碳酸盐土的成土特点和地球化学元素分异规律;根据当前土地利用中面临的土壤退化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若干因地制宜的利用土壤资源战略的建议。同时,还对加强我国和中亚5国学术交流,促进互利共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5年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青海湖高寒藏嵩草和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日平均水汽通量分别为1.74,0.99mm,年水汽通量分别为633.3,362.1mm。(2)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潜热和净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感热和潜热月平均日变化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晚于净辐射。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79.06W/m~2,最小为46.02W/m~2;潜热最大为312.55W/m~2,最小为30.58 W/m~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61.86 W/m~2,最小为31.60 W/m~2;潜热最大为215.44 W/m~2;最小为14.08 W/m~2。(3)通过波文比分析发现,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能量分配以潜热为主,非生长季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以感热为主,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则较为复杂。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全年能量平衡率为0.8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为0.89,增加土壤热通量项能改善能量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108.
试验采用2因子×2水平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DL-、L-硒代蛋氨(selenomethionine,SM)分别在基础甘粮(硒含量为0.04 mg/kg)中添加0.15和0.30 mg/kg水平对肉种鸡生产性能、血清和组织硒含量,后代雏鸡组织及种蛋硒含最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48周龄的岭南黄肉种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0.15 mg/kg组较0.30 mg/kg组显著提高了肉种鸡产蛋率、种蛋孵化率和出雏率(P<0.05);0.30 mg/kg组较0.15 mg/kg组显著提高了种蛋内容物、肉种鸡的血清和组织及其后代1日龄雏鸡组织中的硒含量(P<0.05);不同构型SM对肉种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DL-SM组较L-SM组显著地提高了种蛋内容物、肉种鸡的血清和除胰脏外的组织及1日龄锥鸡除肝脏和肌肉外的组织中的硒含垦(P<0.05);在出雏率和蛋黄硒含量方面,表现出了SM构型与水平间的互作效应(P<0.05).结果提示:在提高肉种鸡生产性能方面,DL-SM与L-SM效果相当,适宜添加水平均为0.15 mg/kg;在提高硒沉积量方面,DL-SM显著优于L-SM,0.30 mg/kg显著优于0.15 mg/kg.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加深对叶片式混输泵内相态分离和气体局部聚集现象形成机制的认识,在细泡状流动假设下,基于双流体模型对叶片式混输泵在进口含气率为15%条件下的气液两相输运过程进行非定常CFD模拟.计算中,湍流模型采用SST模型,相间作用力考虑了阻力和附加质量力,初始流场根据纯水工况的稳态计算解给定.对该含气率下的5个流量工况进行了计算,并以其中的最优工况为例分析了输运过程中两相流场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变,探讨了非定常过程中扬程的计算方法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由于两相所受离心力不同,输运过程中气相主要分布于轮毂面附近;受流道形状变化和叶轮旋转的影响,叶轮进口区容易促发气团的形成,是气团形成的起始位置.输运过程中含气率场和压强场将出现波动,进而导致扬程值的大幅振荡,影响混输泵运行的稳定.通过对比扬程特性的计算和试验结果,说明了所用数值模型和方法的基本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0.
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群落春季融雪期的土壤呼吸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雪对温带中高纬度地区早春土壤温度和水分具有调控作用,并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利用箱式法观测2012年早春积雪融化阶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温带荒漠梭梭群落内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春季融雪期梭梭群落土壤呼吸变异极大,变化范围为0.2~1.2 μmol•m-2•s-1,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土壤最大呼吸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融雪期灌丛内外土壤呼吸变化规律相同,梭梭灌丛内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灌丛外。融雪期土壤含水量与最大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积雪融化对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激发效应,早春积雪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