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2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阿勒泰羊生理生化常值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勒泰羊是新疆优良的肉脂兼用羊,对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较为全面的测定在我国还是首次,它将对育种、兽医防治等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绵羊瓣胃的胃电活动,不同个体间存在规律和不规律两种类型。规律型电活动在进食后4~7,25~32,70~75h期间,瓣胃各部胃电活动期的时程均相似(38.86±11.87s);只有瓣胃尾部在进食后4~7,25~32h期间,连续发生的短时程活动期(25~55s),较70~75h的短时程活动期多。不规律型胃电活动在进食后4~7,25~32,70~75h期间,网瓣口、瓣胃沟、瓣胃前部等每一部位的基本电节律均无显著差异;仅瓣胃中部在进食后70~75h期间,胃电活动期的节律较25~32h期间增加了22.22%,特别30s以内的短时程活动期有明显增加。进食对两种类型的胃电活动,均能产生持续性增强的效应。  相似文献   
43.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玉  谷淑波  于振文  许振柱 《作物学报》2011,37(11):2030-2038
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9411、济南17、烟农19、泰山23和鲁麦21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贮藏蛋白各组分含量积累动态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依据国家标准GB/T17892-1999,将6个品种分为一等强筋(I)、二等强筋(II)和中筋(III) 3组。I组和II组比较,籽粒贮藏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I组籽粒谷蛋白含量高于II组,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醇/谷比值)低于II组。花后20~36 d,籽粒醇溶蛋白含量为II组>I组>III组;花后20 d,谷蛋白含量为I组显著高于II组和III组,醇/谷比值为II组显著高于I组和III组;花后28 d和36 d,谷蛋白含量为I组>II组>III组,醇/谷比值为II组> III组>I组,表明灌浆中后期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积累速率的不一致性,导致不同品种醇/谷比值的差异。花后12 d,I组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显著高于II组和III组;花后20 d至成熟期,为I组>II组>III组。不同组间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积累动态的差异与谷蛋白一致。花后12 d和20 d,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籽粒谷蛋白含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的比值(HMW/LMW)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花后20 d,其活性与醇/谷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花后20 d和28 d,内肽酶活性与谷蛋白含量、HMW/LMW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籽粒灌浆前中期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中后期内肽酶活性高,则籽粒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及HMW/LMW高,醇/谷比值低,利于形成一等强筋小麦的蛋白质品质。  相似文献   
44.
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消耗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旋耕、深松+旋耕和翻耕5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小麦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消耗和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1)深松+条旋耕处理小麦各生育时期棵间蒸发量、播种至拔节阶段0-4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和农田日耗水量显著低于旋耕、深松+旋耕和翻耕处理的;开花至成熟阶段60-12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农田日耗水量和灌浆后期旗叶水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2)深松+条旋耕处理成熟期0-8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深松+旋耕处理的无显著差异,均低于其他处理的;80-1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深松+旋耕处理的。(3)深松+条旋耕处理籽粒产量与深松+旋耕处理的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处理。  相似文献   
45.
采食不同来源淀粉对生长猪门静脉养分吸收和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来源淀粉对生长猪门静脉养分净吸收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和糙米组成的试验日粮生长猪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快于糯米组(P〈0.05),极显著地快于抗性淀粉组(P〈0.01)。生长猪采食抗性淀粉日粮后,葡萄糖和总氮基酸的门静脉净吸收量分别仅为17.84g/100gFI和5.93g/100gFI,显著低于玉米、糙米和糯米组(P〈0.05)。门静脉净吸收氨基酸模式与回肠末端可消化氮基酸模式有很大区别,肠黏膜代谢对氨基酸模式有选择的修饰作用。生长猪增重速度与门静脉总必需氩基酸净吸收量有比较高的相关关系(P=0.0295)。  相似文献   
46.
正月十八,在山东胶州市李哥庄镇前辛疃村承包了500亩半撂荒地的“关东客”刘焜亮,领着4个儿子、2个儿媳,拉着装有除草剂的喷雾机下了麦田……这是他“春计”计划中的第一件事。 自去年立冬过后的第6天,刘焜亮一家老少8口人搬出麦田后,他就寻思着今年的思路,张罗着今春的工作。为此,去年进了腊月门,他家召集了两次家庭成员会,旨在科技兴农、机械化“施工”。年前,他急匆匆来到胶州市邮电局补订了1995年的《大众日报》、《农民文摘》、《农业知识》、《山东农业》等报刊,同时,又跑到省城及青岛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小麦丰产技术》、《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农机维修》等近200元的农技资料。  相似文献   
47.
不同耕作模式下麦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小麦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耕作模式对麦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实现小麦生产中固碳减排、绿色高产提供参考。  【方法】  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本研究基于2007年的耕作模式田间定位试验,于2020—2021年小麦生长季选择4种耕作模式,即常年翻耕 (P)、常年旋耕 (R)、常年少免耕 (S)和隔两年深松+少免耕 (SS)。采集0—45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不同耕作模式下直径>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结果】  SS处理0—15 cm土层直径>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与S处理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P和R处理,15—45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4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小麦生长季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力SS处理较S处理增加了7.9%,较P和R处理分别降低了12.2%和7.3%;SS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P、R和S处理分别减少了28.6%、28.6%和16.7%。在成熟期,SS处理的千粒重较P、R和S处理分别提高了4.7%、8.7%和9.6%,籽粒产量较P、R和S处理分别增加了7.1%、14.2%和19.4%。  【结论】  隔两年深松+少免耕 (SS) 处理增加了0—45 cm土层直径>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并获得小麦高产。综上所述,隔两年深松+少免耕 (SS) 处理是兼顾产量和环境效益的最佳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48.
为筛选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测墒补灌深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20cm(D1)、0~40cm(D2)、0~60cm(D3)和0~140cm(D4)4个测墒补灌土层深度,越冬期各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5%,拔节期补灌至70%,开花期补灌至75%,研究了测墒补灌深度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水量和总灌水量显著高于D1和D4处理,拔节期灌水量和总灌水量显著低于D3处理,土壤水消耗量与D1和D3处理无显著差异,但低于D4处理。D2和D3处理旗叶光合速率高于D4处理,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籽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高于D1和D4处理。D2和D3处理间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D1和D4处理;D2和D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D4处理。0~40cm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节水高产的适宜补灌深度。  相似文献   
49.
浅议农业机械化与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手段,文章结合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我们的启示,一是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节约型机械;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的契约经营;三是完善政府支持农业的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四是发挥民间组织的重要作用等。  相似文献   
50.
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光周期(12 h/12 h、16 h/8 h、20 h/4 h)和外源锌浓度(0、0.5、1 mg/L ZnSO4·7H2O),研究不同光周期下外源锌对水培生菜生长和品质特性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6 h/8 h光周期处理有利于生菜地上部的生长以及维生素C、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增加,而20 h/4 h光周期处理有利于生菜地下部的生长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增加,但20 h/4 h光周期处理会对生菜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干物质的积累。从光周期与锌互作效果看,光周期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外源锌起调节作用。综上所述,16 h/8 h光周期下根施0.5 mg/L Zn对促进生菜生长、提升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