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0篇
  9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向及土层厚度对15年生樟树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其它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3种不同坡向上的樟树林分生长差异显著;阳坡(A1)上樟树胸径、冠幅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半阴坡(A2)和阴坡(A3)(P0.01),但阳坡樟树林分开叉率(若立木主干高度不足树高的60%则标记为"开叉",开叉率为开叉樟树数量占样地内樟树总数的百分比)较高,达到了22.22%;而在树高、枝下高及主干高生长量上,半阴坡(A2)樟树要显著(P0.01)大于阳坡(A1)和阴坡(A3),同时开叉率为3.3%,远低于阳坡(A1),并且普遍树体通直,分叉较少。(2)土层厚度对樟树林分生长影响显著,在3种不同土层厚度(B1:100 cm以上、B2:60~80 cm、B3:40~50 cm)条件下的15年生樟树林分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除了冠幅表现为B1B3B2之外,其它生长指标如胸径、树高、枝下高、主干高生长量均表现为B1B2B3,同时调查发现土层越薄、土壤越贫瘠樟树林分开叉率越高,生长在B3(土层厚度40~60 cm,退耕地)上的樟树林分开叉率高达78.7%,且树体歪曲,分叉多。(3)综合分析表明,樟树适合于光照充足、土层厚,土壤肥沃的立地条件,贫瘠的立地条件会使得樟树树干分叉多、干形歪。所以选择好光照条件、造林密度以及土层厚度是培育胸径大、主干高、分叉少、干形直的樟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2.
马尾松针叶DNA抽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多次实验改良的CTAB法抽提马尾松针叶DNA,其浓度和纯度符合RAPD实验的要求,个别有明显杂质的样品提纯后经凝胶电泳检测,DNA纯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3.
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 funingensis zhou et Huang是危害油松的一个新虫种,在燕山林区部分郁闭度较大的油松天然林中发生较为严重,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对油松密林进行疏伐,或在该虫大发生时,组织人力捕杀幼虫和喷洒40%氧化乐果等农药,均可防治。  相似文献   
164.
<正>我省共有油松林591.2万亩,松毛虫发生面积为219.5万亩,每年因松毛虫为害约损失木材30万立方米,价值达3000万元。为消灭松毛虫,我省曾先后采用过人工捕捉,烟剂熏杀、地面撒粉、喷施化学药剂、飞机撒药毒杀、释放赤眼蜂及白僵菌等措施。但由于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之有些措施技术性较强,群众不易掌握,故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根据北方松毛虫上树取食及下树越冬的习性,又先后采用了围裹塑料裙、拟除虫菊酯毒笔及拟除虫菊酯喷毒环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实践,围塑料裙和毒笔法均需刮树皮,否则效果不稳。  相似文献   
165.
<正>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ler)在我省沿海及燕山油松林区,每年发生面积达几十万亩,历年来多采用化学农药喷雾进行防治。由于化学防治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害虫产生耐药性等弊端,近年来,国内开始探讨综合治理的措施控制害虫为害。为了制订一套适合我省燕山林区的赤松毛虫综合治理措施,有必要详细了解自然界中天敌对赤松毛虫种群的控制作用。我们于1984、1985两年在抚宁县,对不同类型林分中天敌对赤松毛虫的寄生和捕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6.
BTX是由Basmatic370突变而来的优质抗源籼稻品种,它对稻瘟病菌(Man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具有广谱抗性.为了挖掘和定位BTX含有的稻瘟病抗性基因,首先利用7个对丽江新团黑谷(LTH)致病,但对BTX非致病的稻瘟病菌株95-59a、98-288a、00-193a、05-20a、05-135a、06-138a和RB6分别接种以BTX为抗性供体、LTH为感病亲本获得的102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其中3个菌株95-59a、98-288a和05-20a在RILs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R:S=3:1,其抗性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其余4个菌株00-193a、05-135a、06-138a和RB6在RILs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1R:IS,它们的抗性由一对基因控制.本研究选用致病谱较广的菌株00-193a进行抗性基因标记定位,旨在鉴定出对华南稻区具有广谱抗性的稻瘟病基因.用菌株00-193a接种由BTX和LTH杂交获得的F2群体后代个体,F2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R:S=3:1,表明BTX对接种菌株的抗性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并由此构建了由400个极端感病个体组成的作图群体用于基因的分子定位.选用250个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由00-193a接种的RILs群体构建的抗病池和感病池进行筛选和连锁分析.结果发现,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1个微卫星标记RM224与抗性基因连锁.进一步连锁分析表明,共有5个标记RM27181、RM27272、RM224、RM27334和RM37363与目的抗性基因Pibt(t)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7.74 cM、1.50 cM、0.25 cM、10.59 cM和13.24 cM.基因被初步定位于RM224和RM27334之间约10.84 cM的遗传区域.  相似文献   
167.
双天杉天牛属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998a在临淄区首次发现。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证明,该虫在本地1a发生1代,以成虫在蛀道内越冬。幼虫在皮下串食危害。先钻蛀韧皮部,后注入木质部。危害盛期在6—7月,采用40%氧乐果200倍液树干喷雾与加强植物检疫、人工防治、生物控制等项措施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68.
为解决红椿无性繁殖中扦插穗条少、繁殖系数低问题,建立采穗圃是十分必要的。以本项目组繁育的红椿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无性系特性、栽植密度、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及修枝强度等与其嫩枝总芽数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无性系植株的嫩枝总芽数主要取决于无性系特性、栽植密度、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及修枝强度等。建立红椿无性系采穗圃,栽植密度以株行距1.0 m×2.0 m为宜,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以80 cm为宜,对无性系植株枝条宜进行轻、中短截,可显著提高单株嫩枝总芽数。  相似文献   
169.
以常规育种为主,利用了优质品种与高产品种进行有性杂交,培育出了藏冬20号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质、丰产性好、抗病性好、综合性状好等突出优点。本文对藏冬20号亲本选配、选育过程及选育经验、主要特征特性、优质丰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0.
砾石覆盖对抑制旱作农田土壤风蚀效果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中国阴山北麓旱作农田风蚀比较严重的现实,将旱作农田地表铺设不同覆盖度和粒径的砾石后进行风洞试验,旨在探索砾石覆盖度和粒径在抑制旱作农田土壤风蚀效果方面的作用,为采取合理的防风蚀措施提供技术依据。利用野外风洞原位测试方法,完成了6种风速下对应净风和挟沙风时的不同砾石粒径和覆盖度下的旱作农田土壤风蚀测试。结果表明:无论净风还是挟沙风,增加砾石覆盖度,旱作农田抗风蚀效率均提高,但当砾石覆盖度超过28%后,其对提升抗风蚀效率作用不大;在相同覆盖度下,随砾石粒径的增加,输沙量、抗风蚀效率略有变化,但不明显;将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