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358篇
农学   208篇
基础科学   137篇
  128篇
综合类   1572篇
农作物   171篇
水产渔业   256篇
畜牧兽医   950篇
园艺   381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为了解和掌握河南省2019年上半年主要猪病免疫抗体水平,采用ELISA方法对全省184286份猪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猪瘟、猪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全省猪瘟、猪蓝耳病、O型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6.50%、84.06%、85.66%,不同场点类型免疫抗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种猪场、商品场、散养户,不同月份免疫抗体水平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3.
为开发蟛蜞菊作为家兔的饲料,本试验对蟛蜞菊进行了一年的栽培实验,观察其生长状况、测定产量和分析其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同时用肉用断奶仔兔分别喂鲜蟛蜞菊(试验组)与肉兔常用青料桂牧1号(对照组)进行饲养实验.其结果如下:(1)蟛蜞菊每年可刈割4~5次,年亩产鲜草量在7337 千克以上;(2)干物质中粗蛋白12.33%、粗纤维15.00%、粗脂肪4.4%、钙1.92%、磷0.31%,其叶营养价值比茎高,最佳收割阶段是营养期.(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增重分别为21.18千克、21.84千克(P>0.05);试验组料重比为3.730∶1,对照组料重比为4.187∶1;试验组每千克增重相对于对照组可节约成本0.82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目前池塘养殖中投饵机大部分加料都是依靠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在陡峭斜岸上对投饵船进行加料困难的现状,设计一种无动力出料的节能定量加料车。加料车使用旋转下料阀进行定量下料,使用剪叉式升降平台调整加料高度。通过设计位于下料阀出料口的球形限位旋转连接件调整加料管的倾角实现无动力出料。基于圆柱凸轮设计新型伸缩加料管。加料车通过车体的移动、剪叉式升降平台的升降、加料管倾角和长度的调整实现定向、定距、定点的饲料添加。制作加料车样机,以投饵船和固定式投饵机为加料目标进行加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料车对不同规格饲料具有通用性,1.2 m的伸缩长度和1.5 m的升降高度能满足投饵船和固定式投饵机的加料需求,调整灵活,加料速度为6.2 kg/min。设计的加料车使用灵活,能代替人工给投饵船和固定式投饵机加料,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养殖过程的机械化水平,为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研究超低温(-196℃)冷冻保存对大黄鱼(Pseudosiaena crocea)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大黄鱼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大黄鱼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从(4.42±0.29)U·L-1增加到(58.93±2.26)U·L-1(P<0.05);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60.16±5.88)U·mL-1、(11.91±0.76)U·mL-1和(51±2.16)U·mL-1下降到(3.54±0.37)U·mL-1、(10.22±0.32)U·mL-1和(31.5±2.08)U·mL-1;LDH、SOD和CAT活性从冻前的(7 806.44±110.11)U·L-1、(42.65±1.56)U·mL-1和(119.91±8.10)U·mL-1下降到(2 654.13±70.06)U·L-1、(31.99±1.57)U·mL-1和(55.87±2.32)U·mL-1。超低温冷冻保存对大黄鱼精子活力和精子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纹缟虾虎鱼人工繁殖技术和温度、光照、pH等环境因子对其早期仔鱼生存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纹缟虾虎鱼进行催熟催产效果较好。纹缟虾虎鱼受精卵呈梨形或者梭形,受精率为(78.08±11.39)%,孵化率为(52.82±9.26)%,水温19.0±1.0℃时孵化出膜需208.7 h。胚胎发育分为25个时期,其中心跳期持续时间较长。初孵仔鱼全长2.534±0.078 mm,5日龄时基本完成早期仔鱼发育。17.0~25.0℃时纹缟虾虎鱼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17.0~21.0℃时SAI值为39.35~42.95,仔鱼活力较强;23.0~25.0℃时SAI值为26.85~34.20,仔鱼活力较弱。光照组与自然光照组仔鱼的SAI值较高,分别为56.47与55.20;黑暗组的SAI值为27.73。高pH组(pH7.5~9.5)仔鱼的SAI值高于低pH组(pH4.5~6.5),高pH组仔鱼的活力更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仔鱼发育的适宜生态条件为:温度17.0~21.0℃,每昼夜光照12 h以上,pH 7.5~9.5。  相似文献   
107.
观察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在室温和低温下的活力与寿命,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超低温冷冻前后褐牙鲆精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牙鲆精子在室温(25℃)下,可存活4 d,在低温(4℃)下可存活7 d;鲜精的活力为(87. 74±5. 47)%,解冻后,精子的最高活性为(84. 00±3. 67)%;激活0. 5 min时,冻精与鲜精的运动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MOT)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和精子运动路线的曲折程度(LIN)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激活4min和10min时,冻精与鲜精的MOT、VCL、VSL、VAP和LIN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鲜精激活0. 5 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4. 49±3. 87)%、(48. 53±4. 55)%、(24. 72±2. 86)%和(2. 27±1. 22)%;冻精激活0. 5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8. 58±1. 33)%、(35. 67±3. 00)%、(35. 24±2. 67)%和(10. 51±1. 33)%。随着激活时间的延长,褐牙鲆鲜精和冻精的运动状态均发生了改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减少,而不运动和左右摆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8.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   
109.
<正> 鲥鱼(Macrura reeuesii)是我国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每年春夏之交进入西江、钱塘江、长江作生殖洄游,仅长江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300万斤。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及水利工程的兴建,产卵场遭到严重破坏,亲鲥鱼的捕捞过度,幼鱼的滥捕,造成了鲥鱼资源日渐衰退。这一问题已引起水产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保护鲥鱼资源,开展鲥鱼人工繁殖的研究日趋迫切。早在1958~1963年,陆桂等在钱塘江进行了鲥鱼人工授精,孵化及仔鲥的培育研究。197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在调查赣江鲥鱼产卵场时也进行了鲥鱼人工授精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0.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