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降雨侵蚀因子和植被类型及覆盖度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为探讨降雨和植被对辽西褐土区农耕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2006-2010年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天然降雨条件下降雨侵蚀因子、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对坡耕地地表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的影响。设5°和10°两个坡度水平,以甘薯和谷子为供试作物,2006-2007年对照区为天然荒草地,2008-2010年为裸坡地。结果表明,甘薯地径流量和侵蚀量与降雨量(R)、最大30 min雨强(I_(30))、R×I(平均雨强)、R×I_(30)正相关显著(P0.05);裸坡地径流量与R、R×I_(30)正相关显著(P0.05),侵蚀量与I_(30)、R×I_(30)正相关显著(P0.05),与降雨量相关不显著(P0.05)。甘薯地和裸坡地的径流量和侵蚀量与平均降雨强度正相关均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主要影响径流量,最大30 min雨强主要影响侵蚀量。中、高雨强下,侵蚀量与径流量显著正相关(P0.01)。甘薯地径流量和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指数关系(P0.05)。5°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侵蚀量为甘薯地荒草地谷子地;10°坡耕地,荒草地侵蚀量总体最少。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地表径流降雨侵蚀力(R×I_(30))植被覆盖度。通过连续5 a坡面径流小区观测,初步探明降雨和植被对辽西褐土区农耕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为该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
虚实并存耕层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为了探明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AC)、以及作为对照(controlled trial,CK)的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ULDC)4种耕层结构,研究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2011和2012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显著(P0.05),2a平均表现为FLRCALULDCAC,FLRC和AL比CK分别增加16.39%、5.30%,收获指数在0.38~0.44之间。在平水年(2011)和丰水年(2012)虚实并存耕层和全虚耕层均可有效蓄积降水,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提高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2011年FLRC比ULDC提高11.95%(P0.05);2012年FLRC和AL分别比CK提高21.23%(P0.05)和12.43%(P0.05);不同降雨年型和不同耕层结构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影响不同,2011年FLRC比CK增加15.68%(P0.05),2012年FLRC比CK增加23.13%(P0.05),2a平均提高18.43%。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耕层结构。该研究为辽西旱作农业区合理耕层构建、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和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北极熊是北极圈的顶级掠食动物,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栖息地的减少,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因此,国内外的饲养机构纷纷对北极熊进行迁地保护,并对其营养、疾病和繁育等工作开展了相关研究。笔者结合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及自身饲养经验,对北极熊栖息地的建造、人工饲养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动物园和海洋馆圈养北极熊的饲养管理和栖息地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驴为食性较广的草食动物,具有易饲养,抗病力强等特点。驴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在我省的海东地区也饲养有一定数量的驴。驴体型较大,体质结实,体躯粗、圆、较长,四肢粗壮,胸宽、深。驴雄性体重200千克左右。雌性体重在150千克左右。新鲜驴肉呈暗红色,驴肉中含蛋白质(18.5%)高于羊肉(14.54%)。粗蛋白、磷脂、VB12以及十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牛肉。矿物质含量为1.0%左右,胆固醇含量较低,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助肾阳等功效。被人们认为是健身滋补的佳品。又因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以及滋味清淡、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被作为餐桌上…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4个谷子品种进行播期、密度与追肥复合因素试验研究其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影响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是品种,其次是追肥量、密度,最后是播期。杂交谷子对密度、追肥量的需求大于常规品质,产量表现更好。旱地最佳种植播期为4月25日,最佳密度为16 000株/667 m2,追肥量为40 kg/667 m2。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近5 a榆林地区不同县区谷子种植出苗期(5月份)降雨量、5 cm平均地温、茬口等条件下白发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谷子白发病与5月份降雨、地温相关性显著,随着雨温系数降低,谷子白发病发病率均明显增加,三地中雨温系数最高2.57降为0.51时,白发病发病率由4%增长至28%。正茬田块白发病发病率明显低于重茬田、迎茬田的白发病发病率,仅为0~6%,重茬田高达51.95%。  相似文献   
47.
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及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白伟  孙占祥  郑家明  刘洋  侯志研  冯良山  杨宁 《土壤》2011,43(5):714-719
目前,东北地区农田土壤耕层中明显存在的“浅、实、少”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对辽西地区主要作物农田土壤耕层和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平均耕层为15.17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6.5 cm)低1.33 cm。阜新、铁岭、朝阳、赤峰的有效耕层土壤量分别为2.27×106、1.97×106、1.95×106、1.79×106 kg/hm2,均低于正常有效耕层土壤量(2.72×106 kg/hm2),分别低16.5%、27.6%、28.3%、34.2%。但阜新、铁岭、朝阳、赤峰的土壤体积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32、1.38、1.33、1.33 g/cm3,均高于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体积质量范围(1.1 ~ 1.3 g/cm3)。同时,辽西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也较为低下,其中速效P总变异趋势最大,pH值总变异趋势最小。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辽宁省西部典型低山丘陵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简称阜蒙县)为研究区,以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研究1980~2011年30年来耕地地力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种植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力演变为提升型、衰退型和平衡型的耕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0.70%、18.77%和30.53%;地力演变总体呈现东部和中部升高,南部和西部降低的趋势,并且与种植业结构关系密切;优化玉米和花生的种植业结构有助于耕地地力的提升;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耕地地力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9.
一、菌种污染原因 1、破口污染①装培养基、接种、运输、装入灭菌锅等过程中未做到小心轻放,容器产生破裂;②灭菌时,排气速度过快,使容器破裂.  相似文献   
50.
1、如何更换链条。韩国国际牌插秧机使用作业两年后,常有车轴链条箱断链条现象。其原因是链条节距因磨损增长,传动时打折卡住抻断。车轴链条价格昂贵,且安装非常困难。有不少机手将车轴链条箱横向截断,换链条后再进行焊接。此法缺点是焊接后链条箱易变形、两端轴的同轴度超差以及支撑强度不够。可采用以下简易方法更换链条:(1)将断链条抽出;或把车轴链条箱小轴端朝上,使链条从下轴孔中漏出,断开链条抽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