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357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93篇
  173篇
综合类   1152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154篇
畜牧兽医   1102篇
园艺   209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处于农牧交错区的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较为敏感,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MOD13Q1 NDVI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市2000—2020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以及残差驱动力分析法对引起植被NDVI变化的气候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1年来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植被改善明显,全市68.66%的区域植被NDVI得到改善,西南部改善幅度小于东北部;(2)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偏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植被NDVI与降水的偏相关性较高,降水与温度共同影响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2.27%;(3)鄂尔多斯市植被受到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共同影响,21年来人类活动对鄂尔多斯市植被NDVI变化起到主导作用,其平均贡献率为82.67%,气候变化对植被NDVI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因素上。人类对鄂尔多斯市的植被影响具有两面性,城市建设对植被的生长起到制约作用,生态工程的实施则有利于植被的生长;(4)2000—2020年鄂尔多斯市以NDVI表征的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但是同时鄂尔多斯地区气候条件对植被生长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实施生态工程中要切实注意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切不可盲目扩大生态工程,对于毛乌素沙地等地区植被需要实行人工保护,使其形成稳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2.
华北平原潮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该区农业经历了以高水肥投入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化进程,相应的氮淋失导致的面源污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剧。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潮土为主要类型的粮田,对过去40多年间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氮肥和水分投入与氮淋失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主要农田管理措施对氮淋失的阻控效果及其机理,以期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氮肥和灌溉是影响华北平原潮土区粮田氮淋失的主要因素,其中氮淋失与氮盈余量之间呈指数关系,比与施氮量的指数关系更显著。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能够考虑包括施肥、灌溉、土壤条件和气象等多因素对氮淋失的影响,未来在定量预测中有较好前景。同等氮肥投入条件下,由于氮供应与作物吸收契合度高,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降低氮淋失。以缓控释肥、尿酶和硝化抑制剂为代表的肥料增效剂可以降低约1/3的氮淋失,值得重点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可以实现包括提高土壤有机物和微生物氮库、增加无机氮缓冲容量等综合效益,有利于降低氮淋失风险(降低比例达10%),但免耕的阻控效应较低且呈现较大不确定性。调整种植制度、休耕、间作套种和种植填闲作物等措施会影响粮食产量,推广过程中应慎重。氮淋失的阻控效果更多受到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采取包括生态补偿等手段发挥农民主动性,从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创造实施氮淋失阻控措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3.
我国中沙、南沙群岛礁盘众多,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是刺网和钓钩深水捕捞作业的理想渔场。近三年来,海南省琼海市渔民应用定置刺网渔具探捕了中沙、南沙群岛礁盘60-140米深中下层水域鱼类资源状况,获取第一手资料。经初步整理分析结果,本文报告此水域中下层鱼类种类组成及资源状况,共记录了鱼类种类有116种,分隶于13目30科属和甲壳类3种。渔获物总上网率为63.81kg/1000m,其中,软骨鱼类为51.00kg/100m,硬骨鱼类为1280kg/1000m。不同网目大小的三种定置刺网,以大网目三层定置利网的渔获量最佳,渔获率为94.23kg/1000m,捕…  相似文献   
104.
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籽油毛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碱炼、脱色、脱臭3道工序对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最高,为0.67 mgKOH/g;精炼油酸值最低,为0.32 mgKOH/g.毛油过氧化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5.
高志永  陈鸿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31-8633,8679
主要对MBR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MBR技术因用膜分离代替二沉池而节约了占地面积,而且MBR系统对污水中的COD、NH3-H有较高的去除率,而对浊度的去除更显示了其优越性,出水浊度几乎为零,大大提高系统出水的水质,且整个系统的出水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面对原污水中COD、NH3-H的波动较大,MBR系统显示了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虽然MB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但鉴于其在处理行业的优越性,因而应用前景较广。  相似文献   
106.
对青海省7个地区24个县(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平均孢囊样品发生率为72.67%。海拔3501~3900m的青稞种植区孢囊样品发生率最高,达到了100%,2501~3500m海拔区段单位孢囊数最高,200g土样内平均孢囊数达到36.11~35.07个。不同生态区调查显示浅山地区单位孢囊数较高,脑山次之,浅、脑山地区单位孢囊数均明显大于川水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主要危害寄主为小麦和青稞。  相似文献   
107.
<正> 文章介绍了自1977年到1985年在四日市市内和市郊新进行的试验。试验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1)选择自然生长在各处的黑松(对 SO_2比较敏感)和山茶20~30年生的成年树,设13个观  相似文献   
108.
镉胁迫对白车轴草生长、镉含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镉(Cd)胁迫对白车轴草(Tritolium repens L.)生长发育以及养分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处理下白车轴草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及碳(C)、氮(N)、磷(P)和钾(K)的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镉胁迫浓度增加,植株幼苗叶面积、主根长、侧根数、侧根长及地上部高先升高后降低,叶柄长明显降低;而根、茎、叶中镉含量逐渐升高,且根系大于茎叶。同时,植物各器官生物量生产及C、N、P和K积累量均表现出随镉添加量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高浓度镉胁迫处理(50.00、100.00和200.00 mg·kg-1)明显抑制植株生物量生产以及C、N、P和K的积累,显著改变了生物量及其C、N、P和K积累量的分配格局,但低浓度镉处理(12.50mg·kg-1)却无明显影响。一定浓度的镉胁迫处理(12.50和25.00 mg·kg-1)降低植株N、P、K的利用效率,但高浓度镉处理(200.00 mg·kg-1)则提高植株N、P、K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为城市园林绿化及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应用潜力,同时也为牧草的安全评估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09.
尹秀英  许文良  冯君 《土壤通报》2002,33(3):207-211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评价土壤自然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N、P、K的供应水平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它们与大豆产量之间关系。研究表明 :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供氮水平属于中级 ,供磷和供钾水平属于高级 ,并当土壤碱解氮 :有效磷 :有效钾接近 1∶0 .3~ 0 .4∶1.7~ 1.8时 ,大豆单产水平较高 ,为提高大豆单产、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采用腹腔单独注射L-NAME(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或联合注射L-NAME和L-Arg, 取出卵母细胞体外观察,研究了NO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内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注射5、10、20 mg / kg体重L-NAME均能显著抑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释放(P <0.01),尤以10 mg / kg 体重L-NAME组作用最为明显, 各剂量组对生发泡的破裂均无影响(P >0.05);(2)10 mg / kg 体重L-NAME对卵母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能被同时注射的100 mg / kg 或200 mg /kg 体重L-Arg逆转,其中以200 mg / kg体重作用最为明显;(3)L-NAME对卵母细胞畸形率的影响和培养时间有关,而对卵母细胞的存活率没有统计学影响。实验结果证明NO参与了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内成熟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