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番茄、生防菌FC21、番茄灰霉病为试材,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法,研究生防菌FC21不同浓度发酵液对番茄种子发芽率、番茄植株生长、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及对灰霉病的防效,以期为生防菌FC21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防菌FC21发酵液100倍稀释液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芽长、根长和番茄植株的促进作用最好,发芽率93.18%、芽长2.87 cm、根长5.38 cm、株高21.32 cm、茎粗5.68 mm; 100倍稀释液处理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31、1.34、5.11 mg·g-1;10倍稀释液处理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分别为100.11 U·g-1、128.36 U·g-1·min-1、13.96 U·g-1·min-1,且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逐渐减小;100倍稀释液(1×106 cf...  相似文献   
32.
生长牦牛血清钙和磷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子吸收法和色谱法,对3组(G1:5~15月龄;G2:17~27月龄;G3:29~39月龄)生长牦牛血清中钙和磷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生长牦牛血清钙浓度为(10 235±0 809)mg/dL,与普通牛相当;但血清磷为(5 567±1 361)mg/dL,明显低于普通牛,导致血清钙与磷之比值较高,表明牦牛缺磷问题突出。各年龄段生长牦牛血清钙浓度顺序依次为G1相似文献   
33.
为研发对枸杞炭疽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制剂,利用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芽胞杆菌菌株进行室内筛选,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生物学功能测定、稳定性测定、抑菌谱测定以及室内离体防治效果试验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3A对枸杞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枸杞炭疽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62.13%;结合形态学特征、16S rDNA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F3A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F3A具有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在含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液中产吲哚乙酸量分别为5.76 mg/L和5.74 mg/L;菌株F3A产蛋白酶和葡聚糖酶的活性较高;菌株F3A连续培养20代后,对枸杞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61.21%,该菌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esinfect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黄芪根腐病菌F.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40.71%、53.58%、32.00%、53.00%、79.27%、71.13%和66.08%;菌株F3A发酵液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室内预防效果为90.32%;喷施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3 d和7 d后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8.26%和63.19%。表明菌株F3A有作为开发枸杞炭疽病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34.
秸秆生物反应堆与菌肥对温室番茄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微生物菌肥及两者配套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以及作物生长的长期影响,试验以传统种植方式为对照(CK,常规栽培),研究了菌肥(T1,微生物菌肥4 kg/667 m2)、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T2,秸秆(4 t/667 m2)+发酵沟菌剂(8 kg/667 m2)+腐熟猪粪(600 kg/667 m2))及2种措施配套处理(T3,秸秆(4 t/667 m2)+发酵沟菌剂(8 kg/667 m2)+微生物菌肥(4 kg/667 m2)+腐熟猪粪(600 kg/667 m2))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秸秆生物反应堆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壤含水率;而菌肥能够在一定时期内降低土壤含水率,秸秆生物反应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酸性和电导率(EC,electrical conductivity)值,缓冲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而单施菌肥对土壤酸碱性和EC值没有显著影响。2)秸秆生物反应堆(T2)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降低土壤中速效磷、钾的含量;微生物菌肥(T1)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而显著提升了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两种措施配套处理效果则更明显。3)菌肥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利用效率,而秸秆生物反应堆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对于一部分氨基酸、羧酸类、酚酸类和胺类物质的利用。而2种措施同时使用时,其促进和改善微生物碳代谢能力的作用则更加显著。4)各处理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各年度番茄产量。综合考虑,认为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和菌肥配套处理(T3)能够更好的改善和修复日光温室连作土壤,增加作物产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35.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 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 株 · 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 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 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 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 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 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 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 株 · m-2与高K+ 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 株 · m-2,同时采用高K+ 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究适宜辣椒幼苗贮运的炼苗期基质含水量,研究了炼苗期不同基质相对含水量处理(25%~35%、
40%~50%、55%~65% 和70%~80%)对不同贮藏时间(0、2、4、6 d)下辣椒幼苗主要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定植
后幼苗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短期(2 d)贮藏而言,炼苗期的适宜基质相对含水量幅度较大(40%~80%);
对于中期(4 d)和长期(6 d)贮藏,适宜将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80%。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适宜评价贮运期间辣椒幼苗质量的单一指标为叶片健全指数,复合指标为茎粗+2.723 真叶叶绿素含量-1.235 地下部干质量。  相似文献   
37.
无角美利奴育成母羊在良好的放牧加补饲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后8—8.5个月龄体重达40千克以上时进行早龄配种,对母代及子一代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与对照组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早龄繁殖的关键,满足各阶段营养需要和保持一定体况(体重)。早龄繁殖提高终身繁殖力,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改良,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本文旨在评价子宫灌洗剂宫得健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最大耐受量试验、眼球刺激性试验、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全身过敏性试验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急性毒性试验未测出LD50,小鼠对宫得健灌洗剂的最大耐受量大于40 g/kg;宫得健对家兔眼结膜和豚鼠阴道黏膜无刺激性,未引起阴道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对豚鼠无致敏作用.结论宫得健灌洗剂安全,可供子宫灌洗用.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我场在东北细毛羊育种委员会帮助下,与吉林黑龙江两省兄弟场进行了东北细毛羊选育工作。在育种工作初期棉羊的生产性能提高很快,到1968年全群剪毛量已达4.75公斤比1953年提高了55.5%。但是,生产性能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想提高殊感困难,由1958年到1963年仅提高28.5%。迫切要求培育出更优良的种公羊借以改良畜群迅速提高羊群品质。为此我场在1962年对后备种公羊加强培育工作。将培育结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对约半岁的牦犊牛于1月26日提前断奶,进行为期4个月的简单补饲。前2月由于适应新环境,补饲组牛比未补饲组牛每月多失重2.43kg,但后2月补饲组牛比未补饲组牛每月多增重7.01kg,补饲效果十分明显。在停止补饲后的2月内,原补饲组牛日增重为429.02g,比未补饲组牛日增重高42.63g。补饲组牛在补饲期的体高平均增长3.54cm,而未补饲组牛则下降2.64cm。未补饲的牦牛犊从1月26日 ̄7月26日,每两个月体重变化情况分别为-0.95kg、-0.82kg和23.96kg。而饲组相应为-5.80kg、14.48kg和26.17kg,表明补饲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