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犬乳腺肿物临床病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犬乳腺肿瘤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约占母犬肿瘤发病率的50%,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目前,犬乳腺肿瘤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病史调查及其健康状况,而缺乏临床资料分析,实施病理诊断和分类、采取适宜治疗措施仍是兽医临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北京市区疑似犬乳腺肿瘤病例临床进行分析,运用病理学方法进行诊断分类,并对治疗本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2.
为构建缺失不同功能区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5′非编码区(5′UTR)克隆,分析5′UTR的转录调控规律,以质粒WZSP-293-5′UTR为模板,应用重组PCR方法分别扩增5′UTR与缺失引物结合区及前导序列(PBS-Leader),即5′UTR(5′长末端重复区)、U3区、R区、U3区中重复序列的5′UTR等5种PCR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T载体上,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插入方向,选择正确方向插入的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系列功能区缺失的5种5′UTR克隆,分别命名为UTR-PMD、LTR-PMD、UTR-U3-PMD、UTR-R-PMD、UTR-U-PMD以备后用。结论:在PERV 5′UTR的不同功能区中含有一系列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国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WZSP-PERV)在293细胞中传代时,不仅U3重复区数目增加,重复亚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93.
采用RT-PCR扩增了国内H7N2禽流感病毒(AIV)CK/HB/1/02分离株的完整神经氨酸酶(NA)基因节段,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并与GenBank中AIV NA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氨基酸编码分析,绘制了NA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AIVCK/HB/1/02分离株NA基因的完整序列长度为1467bp,包括5′-末端和3′-末端的非编码区,其最大阅读框(ORF)编码469个氨基酸,第61~65位氨基酸序列为-NITGI-,不同于国内H9N2AIV的特殊遗传标记。该病毒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人类流感病毒A/Leningrad/134/57(H2N2)的NA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3.3%;其次为香港的鸭源、人源、猪源H3N2病毒(89%~93%);而与我国北京、广东、香港和韩国的H9N2AIV以及美国的H7N2AIV的同源性较低(85%~88%)。在N2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中,CK/HB/1/02分离株处于欧亚分支内,与H2N2人流感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北美H7N2AIV处在不同分支,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94.
为构建缺失不同功能区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5'非编码区(5’UTR)克隆,分析5’UTR的转录调控规律,以质粒WZSP-293—5’UTR为模板,应用重组PCR方法分别扩增5’UTR与缺失引物结合区及前导序列(PBS—Leader),即51UTR(5'长末端重复区)、U3区、R区、U3区中重复序列的51UTR等5种PCR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T载体上,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插入方向,选择正确方向插入的克隆,删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系列功能区缺失的5种51UTR克隆,分别命名为UTR—PMD、LTR—PMD、UTR—U3-PMD、UTR-R—PMD、UTR—U—PMD以备后用。结论:在PERV5'UTR的不同功能区中含有一系列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国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WZSP—PERV)在293细胞中传代时,不仅U3重复区数目增加,重复亚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95.
为摸清某规模化养猪场猪群发病的原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进行现场诊断,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对发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基因测序和分型鉴定;在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方案制定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引起该场育肥猪发病的主要病原是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其次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型鉴定和测序分析显示,该场感染的PRV毒株为变异株,PRRSV毒株为NADC30-like毒株,且成功分离1株PRV毒株。  相似文献   
96.
制备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单克隆抗体,研制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用FPV临床分离株免疫Balb/c小鼠,取血凝抑制(HI)效价最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HI方法筛选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FP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对其用于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进行评价.2株杂交瘤细胞3C3和4A1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重链亚型分别为IgG2b、IgG2a,轻链亚型均为kappa;腹水纯化后单克隆抗体3C3、4A1的HI效价分别为1:5120、1:10240.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4A1,单克隆抗体3C3作为检测线,羊抗鼠二抗作为对照线制备的胶体金检测试纸条,检测FPV病毒液的灵敏度为103.7 TCID50/mL;检测猫源其他病毒如FHV-1、FCV均为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检测不同含量的FPV结果一致;检测513份临床样品,与PCR的阳性符合率为76%(71/93),阴性符合率为100%(420/420),总符合率为96%(491/513).该研究制备的FPV单克隆抗体可用于FPV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生产,用于FPV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7.
98.
猪细环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分析我国猪细环病毒(TTSu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共感染情况,利用所设计的TTSuV(TTSuV1、TTSuV2)和PCV2特异性引物对我国29个省市采集的猪群血清样品同时进行PCV2和TTSuV(TTSuV1、TTSuV2) PCR检测,分析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所检测的1898份样品中,TTSuV阳性为1103份(58%),PCV2阳性为435份(23%).阳性样品中呈混合感染的有275份(14%),其中TTSuV1和PCV2为249份(13%),TTSuV2和PCV2为200份(10%),均为阳性的有174份(9%).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猪群中TTSuV和PCV2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对地区性分布特征和饲养模式等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TTSuV和PCV2混合感染情况存在地区性差异(P<0.01),但饲养模式并不是共感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
2015年,从安徽合肥某养鸡场分离出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HF株。该毒株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9.17/0.1 mL,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为87 h。对其HA基因分析发现,其氨基酸裂解位点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特征;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h9.4.2.5谱系,符合当前毒株流行趋势。将HF株与2006-2018年分离自全国各地的10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同时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制备阳性血清,通过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分析病毒抗原性,结果显示HF株与2014年之前毒株抗原相关性介于0.50~0.56之间,与2014年及之后毒株抗原相关性介于0.89~1.00之间,表明该分离株与2014年之后的流行毒株具有良好的抗原相关性。用0.2%甲醛灭活HF株病毒液,其HA效价在灭活前后未发生变化;用灭活抗原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后21 d HI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达到9.0log2以上,可使免疫鸡完全抵抗H9亚型AIV的感染,提供100%的攻毒保护。研究结果表明,HF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疫苗候选株用于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0.
为评估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免疫后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对试验猪分别免疫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和PRV活疫苗(Bartha-K61),免疫后第0、7、10、14、17、21、24和28天采血测定PRV gB抗体,并分别使用PRV流行毒株HN1201株和经典毒株闽A株测定免疫后第0、7、14、21和28天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于免疫后第28天分别使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并观察,之后测定体温,测定攻毒后第7和14天PRV gE抗体,及攻毒后0~8 d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HN1201-ΔgE免疫组较Bartha-K61免疫组gB抗体和中和抗体产生早,且抗体水平较高。两个免疫组试验猪在攻毒后虽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均为阴性,但HN1201-ΔgE免疫组试验猪脏器未见任何病理损伤,Bartha-K61免疫组试验猪部分脏器具有病理损伤。与未免疫对照组相比,2个免疫组试验猪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后,gE抗体转阳时间晚且排毒率低,HN1201-ΔgE免疫组gE抗体水平整体均低于Bartha-K61免疫组,攻毒后排毒检测中,Bartha-K61免疫组于2个毒株攻毒后第3~5天可检测到排毒,而HN1201-ΔgE免疫组全程未检测到排毒。研究结果表明,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均可提供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