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5篇 | |
综合类 | 59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22篇 |
园艺 | 19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逐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甚至创造有利条件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而进一步厘清影响农户外出务工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方法]基于湖北农村地区的微观调研数据,在完成理论分析与变量设置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s模型探讨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对农户外出务工行为的影... 相似文献
93.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有关微生物修复技术作用机理及方法的研究,同时阐述了不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对重金属的修复及其应用现状。微生物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在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利用柞蚕蛾制作蜂卡,对大蚕蛾平腹小蜂林间寄生率调查。运用粗糙集方法赋权分析林分不同因子对大蚕蛾平腹小蜂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郁闭度、坡度等指标权重分别为0.263、0.368、0.368,算得均方根误差(RMSE)为1.081。由此分析认为,在林分因子中,林龄、郁闭度和坡度对平腹小蜂寄生率影响较大。并将粗糙集理论与特尔斐法进行了比较,其中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2.172%,表明利用粗糙集方法适用于林间寄生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95.
96.
中国农业碳排放、低碳农业生产率及其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其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 1)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年际间也伴随一定的波动起伏;农业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农用物资、稻田与牲畜养殖所引发的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用物资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稻田与牲畜养殖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2)1993年以来,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速总体偏慢,年均仅为0.80%,基于其累计值的年际变化可划分为平稳起伏、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等3个阶段;从增长源泉看,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相比农业技术效率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 3)我国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生产率之间的脱钩类型1993—2002年主要表现为强负脱钩和扩张负脱钩;而2002—2012年则多种脱钩状态共存但以弱脱钩为主。 相似文献
97.
98.
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学把握当前中国绿色农业区域发展水平现状是合理制定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体系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农用物质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率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贵州、青海、西藏、宁夏、陕西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五位;海南、福建、浙江、山东、辽宁则位于后五位。在此基础上,构建绿色农业综合评价矩阵,对31个地区进行聚类,结果显示,陕西等3地属于"高水平-高效益"地区;贵州、西藏、青海等10地属于"高水平-低效益"地区;河南、湖北、河北等13地属于"低水平-高效益"地区;江西、云南等5地属于"低水平-低效益"地区。 相似文献
99.
利用黄瓜强雌株系S-2-98和雌雄同株系95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共获得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通过观察6世代群体的雌花率,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黄瓜强雌性状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与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黄瓜强雌性状的遗传除受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符合D遗传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50%、68.98%和54.65%,相应的多基因遗传率和环境变异分别为45.67%、11.81%、25.45%和48.83%、19.21%、19.90%,说明黄瓜雌花遗传还受多基因的修饰,同时环境对黄瓜的雌花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用自然界筛选到的抗稻瘟病几丁质酶产生菌H3发酵液处理水稻幼苗后,检测水稻幼苗质量及其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期探讨发酵液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H3菌株产酶发酵液处理2种水稻幼苗后,培两优288苗高和百苗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分别增加58.9%、35.4%,旱干127苗高和百苗干物重比对照分别增加66.8%、26.2%,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H3菌株发酵液能诱导水稻幼苗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使其朝有利于水稻幼苗生长和抵抗病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