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植物乳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讨植物乳杆菌作为生长促进剂及疾病治疗剂的可能性及其适宜的添加剂量.采用2×3复因子试验设计,即大肠杆菌O78攻毒与未攻毒2个处理和植物乳杆菌3个添加水平(0、0.8‰、1.6‰),选用180只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结果表明,攻毒后1~42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 <0.05),料重比(F/G)显著升高(P <0.05),同时21日龄肉鸡血清AST、ALT、ALP和BUN水平显著升高(P <0.05),TP、GLB水平显著降低(P <0.05),42日龄肉鸡血清ALB、AST、ALT和ALP水平显著升高(P <0.05);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提高1~42日龄肉鸡ADG,降低ADFI、F/G,同时可显著提高21日龄攻毒肉鸡血清TP、ALB、GLU水平及42日龄攻毒肉鸡血清TP、GLB水平(P <0.05),显著降低21日龄攻毒肉鸡血清ALP、BUN水平及42日龄攻毒肉鸡血清ALT、ALP、BUN水平(P <0.05);攻毒因素与植物乳杆菌水平因素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后期(22~42 d)肉鸡F/G有显著影响(P <0.05),对21日龄肉鸡血清ALB、GLU、ALP及42日龄肉鸡血清ALT、ALP有极显著影响(P <0.01).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能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且添加1.6‰植物乳杆菌的总体效果均优于0.8‰的添加量,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替代抗生素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22.
试验在不同水平(16.0%、18.5%、21.0%)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0、1.0%、1.5%)的酵母培养物(YC),探究饲粮ADF含量、YC添加剂量和两者间互作效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 显示,随着饲粮中ADF水平的降低,30 h发酵液中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均显著...  相似文献   
23.
选取80头临产前28~35 d的妊娠母猪,根据品种相同、胎次相近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从母猪怀孕后期(怀孕85 d左右)开始至哺乳期结束,研究在其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益康“xp”的添加量分别为0.25%和0.3%。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的窝产仔总数、窝产活仔数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窝产活仔数提高了10.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仔猪的死胎率、弱仔率、畸形率和木乃伊率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仔猪20日龄窝重、窝断奶仔猪数、平均断奶重、断奶窝重也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其中窝断奶仔猪数提高了10.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4.
反刍动物消化营养研究中的指示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反刍动物消化营养研究中,很难利用全部收集营养物质的方法来测定养分的消化率或某段消化道内食糜的流通量。而应用指示剂与消化前后营养物质间比例关系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试验数据。在反刍动物消化营养研究中应用的指示剂,一般分为内源指示剂和外源指示剂。但不论哪一种,作为理想的指示剂都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无任何毒副作用;2)在动物胃肠道中绝对不能被消化和吸收;3)不结块,与食糜混合均匀,并保持其分布不变;4)对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等正常生理功能和微生物区系无影响;5)从物理特性来看,与所标记的物…  相似文献   
25.
酵母培养物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酵母培养物通常指固体或液体培养基经发酵菌发酵后,含培养物和酵母菌的混合物,是根据微生物代谢理论,应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制造而成的含有多种代谢产物成分的纯天然产品。随着畜牧业生产发展对改善动物健康、提高动物产品质量、控制动物生产成本及追求养殖效益最大化等目标的日益凸显,酵母培养物以其独有的优势正在引起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索。本刊从第10期始携手美国达农威公司开辟了"酵母培养物"专栏,有关酵母培养物及在各种动物养殖领域里的研究应用将在今后的专栏里陆续给予全方位的阐述,同时也真诚希望酵母培养物的研究人员和相关生产企业能多投这方面稿件,借助《饲料工业》这个平台把最先进的技术信息和研究成果呈现给读者,以共同推动饲料行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6.
<正>在养牛生产实践中,牛从接受高粗料型日粮转变为接受高精料型日粮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适应阶段。这种日粮结构的突然改变可能会给牛带来消化方面的障碍,例如,瘤胃酸中毒经常能够引来其它的健康问题,并且导致奶产量的下降(Krause等,2006)。  相似文献   
27.
<正>在整个动物生产的过程中,健康、疾病、生长状况和饲料效率仍是决定动物生产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中国畜牧业养殖有其特殊性,尽管规模化养殖取得了很大发展,仍然以散养为主体。  相似文献   
28.
酵母培养物是指在特定工艺条件下由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经过充分的厌氧发酵后形成的微生态制品,主要由酵母细胞外代谢产物、经发酵后变异的培养基和少量无活性的酵母细胞构成(其中酵母菌仅在酵母培养物的生产过程中作为一种代谢工  相似文献   
29.
选用3只体况良好,体重25~30kg的2周岁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瘘管以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颈动脉、颈静脉慢性血插管进行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3个试验处理的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模式分别为M、M90+C10、M80+C20。结果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MDV和PDV组织SAA的净流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Met随着绒毛模式所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105)。MDV组织Cys的净流量显著高于其小肠消失量。绒山羊胃肠道组织摄取了大量的BCAA。因此,在调整绒山羊小肠氨基酸模式时应注意BCAA,尤其是Leu的补充。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对绒山羊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利用有显著影响,绒山羊小肠内理想的氨基酸模式应界于M90+C10和M80+C20之间。  相似文献   
30.
反刍动物具有消化低质粗饲料的能力 ,将其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优质的高附加值食品。但同时也降低了日粮整体利用效率 ,也就是说日粮中大量的蛋白质并没有转化为牛奶和肉等蛋白质产品。为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 ,营养学家对日粮蛋白质的需要量进行了评估 ,并尝试如何利用全价日粮更精确地满足营养需要。不久前 ,人们利用粗蛋白质 (CP)来表示奶牛的蛋白质需要量 ;后来利用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和降解蛋白质来平衡日粮 ;现在则转向于平衡日粮来满足氨基酸 (AA)的需要。1 N的整体利用在组织水平 (如乳腺 )奶牛需要特定的氨基酸 ,但由于评估单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